第五节 体察对方心理变化,有效调整交流方式(1 / 2)
第五节 体察对方心理变化,有效调整交流方式
2018-04-15 作者: 林海
第五节 体察对方心理变化,有效调整交流方式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特别是在与陌生人的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往往都在不同话题的沟通交流中不断评估和判断对方,随着对方显见或不明显的心理变化,他将对你产生各种印象。这些印象会影响对方对你的态度和看法。所以,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察言观色,体察对方心理变化,选择恰当的言辞、表情,有效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而这个体察对方心理变化,完善自我形象和反应方式的过程就是印象整饰。
印象整饰是心理学家高夫曼最先提出的,它是指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透过语言或非语言信息,企图引导对方对自己产生某种良好印象或有利归因的过程。如何体察对方心理变化,对自己的交流方式做出调整,利用心理策略以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这是在人际交往中必备的沟通法宝。
体察对方心理变化的4个途径
在人际交往中,交流双方的心理随时在发生着变化,因此需要我们时刻察言观色,及时察觉对方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双方交流的效果良好。在日常交往中,一般可以通过4个途径体察对方的心理变化。
●面部表情变化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表情最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面部表情可以说是心灵信息的显示器。透过脸上表情的变化可以窥探其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握情感动机的演进。如果借助面部表情来推测一个人的内心活动,这样能帮助你在交往中能把握对方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更利于交往的进展。
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心理变化最容易从眼睛里窥探到。如果对方专注地和你交流,他的目光一定不停地注视着你的目光。如果对方眼睛开始看向别处,此时就显示出对方已无意再听你说下去,你最好把握好时机,做到适可而止。特别是与领导上司交谈,最忌讳没眼色,废话连篇,即使有好的开头也未必有好的收场。
眉毛:当对方赞同你的观点时,常常是舒展双眉的;如果对方表示出对你的观点的极大兴趣,常常是睁大眼睛,挑起眉毛;如果对方眉头突然紧皱一下,表示对你的观点惊讶或否定。
鼻子:鼻子的表情动作较少,但含义也较为明确。厌恶时耸起鼻子,轻蔑时嗤之以鼻,愤怒时鼻孔张大,紧张时鼻腔收缩、屏息敛气。
嘴:嘴部的表情主要体现在口形变化上。伤心时嘴角容易下撇,欢快时嘴角会提升,委屈时通常撅起嘴巴,惊讶时会有张口结舌的动作,忍耐痛苦或思考问题时常常是紧咬下唇或紧闭嘴唇。
●弦外之音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发现,人们常常不会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特别是中国人自古就有表达含蓄的特点,一般表达意图都会迂回婉转地讲出。因此,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听出“弦外之音”,因为对方的心理变化一般都会隐藏在“弦外之音”当中。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对方的言语当中何时有“弦外之音”呢?我们应该注意,这样一些情况下,对方说的话往往是有“言外之意”的。
对方语气突然改变时,揣测其中意思。
个别音调加重时。注意情绪变化。
对方突然停止谈话,要领会对方用意。
对方重复一句话时,注意该句话深意。
对方欲言又止时,推断未说出的话。
临别时的最后几句话,认真领会其中意味。
●肢体动作变化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变化信息会在下意识中透过肢体动作的变化表现出来。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必须认真捕捉对方在碳化过程中的肢体动作变化,及时探测到对方的心理变化讯号。
对方不停地变化手脚的摆放姿势,说明他对你们的谈话的兴趣渐淡。
对方说话时手部动作逐渐有力,说明对方很重视当前观点。
对方不停地拉着耳垂,说明他开始厌烦你的讲话。
对方用鼻子吹气,说明他有困惑或者困难,但是顾忌面子不好开口。
对方不停地抖动腿脚,说明他注意力不集中,这种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要多给对方说话表现的机会。
当然,肢体动作会有很多变化,而且传达的信息不一,我们应该积极捕捉到肢体动作的变化,然后根据当时的话题情境来推断对方的心理变化。
●声音变化
《礼记·乐礼》上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意思是说,人的声音是随着内心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声音的变化是一个重要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