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交渗透——用真诚赢得对方(1 / 1)

加入书签

第二节 社交渗透——用真诚赢得对方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程丽平

第二节 社交渗透——用真诚赢得对方

有这样的一个心理实验,实验被试遇见一个陌生人,任务是和陌生人认识,然后和他聊天,但聊天的形式并不完全一样,一组是随意地自由聊天,一组是要越来越多地向对方透露个人信息。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曾经遇到的倒霉事或者做过的后悔事,陌生人也要这样做,时间是45分钟,交谈完毕之后所有人对彼此有了不同的了解。当研究者询问被试对对方的感觉时,与进行随意聊天的一组相比,透露更多个人信息的一组对陌生人表现出了更多的喜欢,并且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尽管是按照研究者的指示来做的,但很明显,与随意、放不开的一组比较,这种互敞心扉的交流会让彼此更喜欢。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的时间通常会多于45分钟。大多数的交谈,是从简单的、浅显的信息开始的,然后彼此感觉不错,才会逐渐转入更有意义、更个人特点的信息交流,这就是人们的社交渗透。从这种社交渗透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互惠性,即对方表露多少,自己也表露多少。

研究发现,刚开始在一起的伴侣也遵循社交渗透的互惠性,当伴侣向自己诉说某一“私人”性质的信息时,自己也会向对方表露自己的一些信息,即在彼此的开放程度上有着一定的相匹配性,对方表露的多与少影响自己表露的多与少。

勇杰和林茹刚在一起时,有一次勇杰说:“看到这家医院,就让我想起我曾经断的腿,就是从这里治好的。”林茹惊讶地问道:“什么?你还断过腿啊?”勇杰说:“对啊。小时候和伙伴玩游戏时不小心弄伤了,还害得我们全家没过好年,那时正好是年底。”“你原来还这么能玩啊。不过,我小时候弄伤的不是腿,而是胳膊,害得我整整半年不能做所有想做的事。”林茹说,勇杰也惊讶于林茹所说的话,这件事他也不知道。这让勇杰认识到的是他们对彼此还没有到真正的了解。

正如勇杰所意识到的,他们所处的是彼此表露的互惠阶段,需要更多的交流。心理研究发现,当两个人的关系稳定之后,这种互惠性会明显减少。比如,当一方向伴侣表露自己的一个秘密时,并不会相应地想获得对方的一个秘密,因为自己说出来,目的是表现自己的真诚,用真诚来赢得对方的接纳、理解和宽容等等,所以并不需要对方同样的表露。

不可否认,即使是最亲密无间的伴侣也可能保留着一些只属于自己的东西,但这并不和社交渗透相冲突,意思是说有时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当然这种尊重和社交渗透分不开。即使作为伴侣,一种敏感性让我们感觉到对方某种**的存在,但我们应该尊重对方。当对方想说的时候,便是展现真诚的时候,而此时我们所应给予的不正是理解、宽容和接纳吗?

一位美国男士,在一次大的雷雨中,被雷电击倒而昏迷,经过医院的抢救苏醒后,他的耳朵听不清话,嘴巴也说不出话。从此之后,亲朋好友,包括老婆、孩子便把他当“聋哑人”看待,他也习惯了用手语和大家交流。直到5年后,在和家人观看一场棒球比赛时,精彩的全垒打让他忘乎所以地大声欢呼了起来,而家人们终于知道了他的秘密——他能说话,也听得见。

接下来来自妻子的抱怨可想而知,原来刚开始他的确听不清也说不出来,但他之所以在恢复之后选择继续“装聋作哑”,是因为这样妻子就会少说很多话,也就不再像原来那样“唠叨”了,也可以说,他自动关闭了和妻子的社交渗透。

听到解释的妻子内心其实很伤心,但当得知丈夫仍然能说话时,她的高兴胜过了一切,她自然也理解了丈夫如此做的原因。丈夫的做法虽然不对,但作为妻子她看到了丈夫的真诚道歉,所以表示出了最大的理解,并且在随后的日子中有意识地减少了“唠叨”。

与不亲近的人相比,我们对亲密伴侣的表露自然会多一些,也更放松一些,案例中男人的假装或许过分,但和伴侣真诚相对的那一刻,无疑也是彼此亲密关系继续的保证。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忘的一点是,我们自己和伴侣终究是独立的两个个体,有些禁忌话题是无论何时都不能谈及的,比如伴侣曾经的恋爱史,此时伴侣的不想说并不是不真诚,而他爱的是现在,不是曾经,故在这样的话题面前,我们应做的是保持沉默,除非对方主动提及,否则不要问。

人们通过对彼此的不同表露,会让彼此更了解,也让彼此的亲密关系更牢固,走入婚姻生活中的人们,所想要的不正是这些吗?答案正是如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