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社会人假设——人是社会的,具有强烈的(1 / 1)
第七节 社会人假设——人是社会的,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七节 社会人假设——人是社会的,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社会人”假设也是经济学理论中重要的人性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这一假设建立在人性是善良的基础上,认为人不只是为经济利益而生存的,人们工作的动机不仅在于物质利益,更在于相互之间的社交关系。这一假设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
与“经济人”假设人截然不同的是,“社会人”假设强调人是社会的,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具有归属感、认同感等社会性需求。当一个人处于社会或组织中时,他不仅是一个单独的行为主体,更是这个社会或组织中的一个成员,这时,强烈的归属感要求他们在追求社会需求时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行为会因社会或组织的注意力而不断被强化,即人的社会性需求会激励人的行为。
在1924至1932年期间,梅奥等学者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与研究,探讨工作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及这种影响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一开始,研究人员进行的是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他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工厂继电器车间的女工,并且事先没有告诉她们这是在进行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论照明强度的增加还是减少,都无法提高工人们的生产效率,更有女工在照明强度降到很低时仍能维持原来的生产效率。也就是说,工厂照明条件改善与否对女工们的生产效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随后,梅奥等研究者又在研究对象不知情的前提下,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实验,都没有发现这些工作环境的变化会对工人的生产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当研究人员把这次研究的目的事先告诉这些参加实验的女工们后,这一组实验结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同样的照明实验中,对这次研究知情的女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始终保持着高产量,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那些对实验知情的女工们,由于得知自己受到组织的关注,因而极大地激发她们工作的热情,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说明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人”,而不仅是纯粹的“经济人”,几乎每个人对人际感情和社会归属的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群体组织中的一员存在的。每个人都是社会和某些群体的一员,并且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因此,在“社会人”假设看来,人所具有的社会性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通常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社会人”不仅有追求利益的动机和需求,而且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更需要尊重、感情和归属等。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的发展,是对人性认识的一大进步,让我们对人性的认识更加丰富与深刻。同样,这一假设也为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发展开拓了一片全新的领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