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来自官方的竞争(1 / 2)
第216章 来自官方的竞争
2018-04-15 作者: 召白
第216章 来自官方的竞争
天宝四载最末的几天,长安城最热闹的是各处迎接新年的表演,然而让人议论最多的却是官方报纸《唐皇明报》。
赶在新年的前几天,由中书省主持的官方报纸《唐皇明报》正式刊印发行。李林甫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唐皇明报》一次性刊印了三万份,其中一万份通过驿站送往大唐各道州县。长安城中两日之内两万份报纸就一销而空,势头完全压过了最新一期的《长安时报》。
《唐皇明报》依旧模仿了《长安时报》的体例,把整份报纸分成了八版,首版登的是当今圣上李隆基创办官报《唐皇明报》的谕旨,其余版面刊登了诗词歌赋、文章故事、民生消息还有朝廷各个府衙的介绍。
而能够让长安城百姓议论纷纷的还是一则来自边关的消息——朝廷在青海、碛石大胜吐蕃,俘敌全数而还,这件振奋人心的消息刺激了官报销量的猛增,后续的报纸在持续的加印中。
清晨的阳光照耀,暖洋洋的洒在李清居住的院子里。李清坐在那里,边吃早餐便翻阅着《唐皇明报》。对于李林甫等人的反应,李清还是有些佩服的,没想到这么短时间之内就把官方的报纸给弄出来了。
手中的这份《明报》不管从用的纸张、排版还是字体的雕刻上都要比《长安时报》好一些,内容上面虽然在李清看来没有《长安时报》登的有趣,但是做为官方发声的代表,内容上也有不少出彩之处,至少让李清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办是没有办法做的更好的。
真是人多好办事啊,李清笑着摇了摇头。
《长安时报》最新的一期在做了充足的准备之下才堪堪印刷出来五千份,没想到官报一出手就是三万份。
想到朝廷能够动用的人力物力,李清暗自筹算了一下,这一期的《明报》虽然销量在三万份以上,但是依旧成本大于收入。
李林甫为了创办《唐皇明报》,专门从集贤院、崇文馆、国子监等地方抽调了不少的人,还把负责印刷皇家藏书的印书坊改印报纸,所花费的成本远不止万贯。当然,李林甫也没有想着去盈利,甚至于连盈利这个念头都没有在李林甫的脑海中闪现过。
虽然官报可以不考虑盈利的问题,但是李清不能不考虑,《长安时报》不能不考虑。只有《长安时报》盈利了,才会有更多的民间报纸出现,报纸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个社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官报的创办在三省之间并没有经过任何的阻隔,然而在官方报局成立之后,陈希烈兼任《明报》的主编一事遭到了李适之等人的反对,但因为官方报局并不涉及具体的政事,另外陈希烈还是崇文馆大学士,负责皇家秘藏的图书整校,在资格上陈希烈确实合适,最终这份报纸完完全全的被李林甫给控制了。
商人逐利,自从报纸出现以后,长安城中就有人开始观察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很多人也从总看出了一些商机。但是在了解《长安时报》的运作状况之后,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一些想要创办报纸的商贾即便是不缺钱,但是如何创办报纸的人才确实难找。
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下,想要那些读书人给他们做事怕是并不容易。
一些并不缺钱缺人才的世家倒是意动,这些传承已久的世家能人辈出,报纸的影响自然看的出来。不过在《大唐报纸刊行令》出来之后,却都是在观望。他们知道官方定然会有自己的报纸出来,而官报刊载的内容会成为报纸刊印的一个参考,依照官报的范畴创办报纸自然不会触碰到新颁布《大唐报纸刊行令》。
《唐皇明报》的出现也是这些人乐意见到的。长安城中很多世家案头摆放的除了书籍之外,多出来了两份报纸。
李清边吃边看手头的《明报》。最让李清感兴趣的还是有关《明报》上面关于战争胜利的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