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王梵志诗(1 / 2)
12王梵志诗
2018-04-15 作者: 著者施蛰存;编者刘凌
12王梵志诗
王维诗集中有两首五言排律,题目是《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Www.Pinwenba.Com 吧题下有一个注:“二首,梵志体。”这两首诗的内容是宣扬佛教无生无有思想的。既说它们是梵志体,可知梵志也是一个禅理诗人。
与王维同时而稍后的和尚皎然,写了一本论作诗法的书,名为《诗式》,其中也提到梵志,称为王梵志,并且引了他一首诗: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这首诗虽然似乎否定人生,但实质上是饥寒交迫的人民的怨毒语。皎然用它来作“骇俗”诗的例子,说此诗:“外似惊俗之貌,内藏达人之度。”这是说:表面看是怪论,内涵却是通达世故的话。但皎然说这是一首道情诗,可见他以为王梵志是个道士。
唐末人范摅写了一部《云溪友议》,记录了十八首王梵志的诗:五言绝句十五首、七言绝句三首,并且有关于王梵志其人的介绍:
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则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西域人,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
在范摅以后不久,有一个署名“冯翊子子休”的人,写了一部《桂苑丛谈》,其中较详细地记载了王梵志的小传。今全录于此: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撤其皮。遂见一孩,抱胎而出,因收养之。及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我家长育,可姓王也。”作诗讽人,甚有意旨,盖菩萨示化也。
《太平广记》卷八十二也收有此文,注曰:“出《史遗》。”所谓《史遗》,就是《桂苑丛谈》里的一卷,并非另外一部书。这个故事,除去它的神话部分,可知王梵志是生于隋代,因为失去生身父母,收养在王家,故以王为姓。他作了许多感化世人的诗,其中有道家思想,故皎然以为他的诗是道情诗。较多的是佛教思想,故有人传说他是菩萨化身。
五代时,何光远作《鉴诫录》,其中有一篇记刘自然变为驴子的现世报故事,也引到一首王梵志的诗:
欺谎得钱君莫羡,究竟还是输他便。
不信但看槽上驴,只是改头不识面。
但这首诗已见于《云溪友议》,而文句不同:
欺谎得钱君莫羡,得了却是输他便。
来生报答甚分明,只是换头不换面。
二诗对勘,可知何光远是从《云溪友议》中转引而加以改动,以适合于他所记故事的。
北宋时,诗人黄庭坚曾引用了两首王梵志诗: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第一首诗,黄庭坚引用来比喻他的做诗,但求自己适意,不顾别人的爱憎。他说这是梵志翻着袜的办法。古人的袜是用粗布做的,外表光洁,里面粗糙。梵志反穿袜子,人家说他穿错了。他说:宁可叫你看不顺眼,不可使我的脚不舒服。
南宋时,费衮作《梁溪漫志》,他记录了九首王梵志诗,其中八首已见于《云溪友议》,只有一首未见前人著录: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这是一首教人安分知足的诗。骑驴子虽然不如骑大马,但回头见到挑柴步行的人,心里就会好些了。“较”是唐人俗语,有“胜过”的意思。
稍后一些,作《庚溪诗话》的陈岩肖也记载了一首王梵志诗:
幸门如鼠穴,也须留一个。
若还都塞了,好处却穿破。
此诗劝人凡事当留余地。像堵塞老鼠洞一样,要留一个洞让老鼠出入。如果全都堵塞住,老鼠势必在别的地方再咬一个洞,而这地方可能倒是较好的地方。“幸门”是侥幸之门,即让人家钻空子的地方。
以上是见于唐宋人著作中的王梵志的传记和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不收王梵志的诗集。大约当时还把它看作释道偈颂之类的俗书,故不得厕于文人诗集之列。到了宋代,佛家的语录、偈颂和道家的道情、步虚,为文人所注意,摹拟之作很多,故王梵志诗也往往为文人所齿及。《宋史·艺文志》有《王梵志诗集一卷》,可知它在宋代流行过。
以后,元、明、清三朝,没有人提起过王梵志。只有在康熙年间,冯班的《钝吟杂录》中,又引了一首王梵志诗:
辛苦因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判,自取道何如?
冯班引这首诗是为了讨论杀生有无报应的问题。他说:天主教徒不信报应之说,故以为杀生无妨。儒家也不信报应,但儒家非但不忍杀生,甚至连正在萌芽的草木都不忍折取。这是由仁心出发,而不是怕报应。下面就引了王梵志这首诗。但这首诗的意义不很明白。它似乎说:为了饲养牲畜,使我很辛苦,所以宰杀生物,是我养生的需要,不必教阎王来判案,这些生物之被杀、被吃,应该说是自取其祸。你说对不对?从文字上看,这首诗只能这样讲,但显然不是王梵志的思想。王梵志是以轮回报应之说劝戒世人不要杀生的,怎么会这样说呢?我一查,原来《云溪友议》中已经引过这首诗,但文字大不相同:
苦痛教他死,将来自己须。
莫教阎老判,自想意何如。
诗意却是:为自己的需要而使生物死得很痛苦,不必等阎王审判,自己想想也应该知罪。《云溪友议》还引了另外一首:
劝君休杀命,背面被生嗔。
吃他他吃汝,轮回作主人。
这两首都是以因果报应劝戒杀生的,与冯班所引的文本完全相反。我怀疑冯班是取《云溪友议》所载妄自改窜,并不是他见过《王梵志诗集》。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一九○○年),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石窟寺中忽然发现一个封闭了将近一千年的秘密石室,其中堆藏着数千卷古代写本佛经及其他儒道古籍、公私文件。这些古代文物的发现,先后为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所知,他们盗买了一大部分,捆载而去,收藏在伦敦博物馆和巴黎国家图书馆。等到清政府的学部(教育部)知道此事,赶忙派人去收拾,所得者已是被拣剩的少数次货了。这一批文物,称为敦煌卷子,或称敦煌写本。
收藏在巴黎的敦煌卷子中,有五个卷子都是《王梵志诗集》。今抄录它们的内容及编号如下:
(一)王梵志诗一卷(第一卷)
汉乾佑二年(公元九四九年)己酉樊文昇写本(编号4094)。
(二)王梵志诗残卷(存十余行,亦第一卷中诗)。
己酉年高文□写本(编号2842)。
(此乃儿童习字本。)
(三)王梵志诗一卷(第一卷,最完整)。
宋开宝三年壬申阎海真写本(编号2718)。
(按壬申为开宝五年〔公元九七二年〕,所写有误。)
(四)王梵志诗一卷(亦第一卷,首尾残缺)。
无书写人名,当在缺纸中(编号3266)。
(五)王梵志诗卷第三
汉天福三年庚戌金光明寺僧写本(编号29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