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营勇战千米洞(1 / 1)

加入书签

钢铁营勇战千米洞

2018-04-15 作者: 张培良

钢铁营勇战千米洞

千米洞全长1180米,位于山势陡峭、悬崖峭壁的桑树零下。Www.Pinwenba.Com 吧不能打天井,只能两头掘进,而且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岩层多变。既有坚硬的大焦石,又有见风就酥的风化石;有结构疏松的黄土层,又有软硬不吃的列疆土,还有泥石混杂的胶泥层。千米洞以他独特的结构摆在了被地革委命名为“跃峰钢铁营”的邯郸县民工一团七岔道营全体指战员面前。

为了顺利完成千米洞施工任务,工地需要增兵添将,这一想法得到了公社党委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出现了父子、兄弟、夫妻同上前线,姐妹、兄妹争修跃峰渠的动人景象,全营共有28人来自14个家庭,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兴建跃峰渠的迫切愿望。李庄大队共青团员李海芹,高中毕业后,在本村担任小学教师,听说接收了千米洞任务,他首先向公社党委提出申请,决心奔赴跃峰渠工地,为修渠奉献青春。西里堡大队团支部书记孔素云脏活累活抢着干,危险时刻冲在前,被选为铁姑娘连连长。她祖父病逝后,她放弃了营里给的假期,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带领全连大干。杜家寺大队的赤脚医生王莲风听说工地需要医生,他放弃安逸,不怕山高路险,立志战跃峰,永当赤脚人。她把药箱放在洞口,放下听诊器就参加劳动。她和大家比着干,下了班再加班,吃住在工地,送医药到工棚,抽空就上山采中草药,节约了开支,预防了常见病。年近40岁的艾清云,克服困难,来到工地,与年轻人詄着膀子干。全营指战员千米洞里摆战场,愚公移山斗志昂,驱严寒,化冰雪,战塌方,排险情,披星戴月,挥汗大干。很多同志受伤生病不下火线,半数以上的人坚持5个月没回家。

起初,工地没有排烟设备,放炮后硝烟弥漫,须等1个多小时才能进洞作业。民工们为了节省时间,就冒烟进洞,拢着布衫、被单赶烟,呛倒了,爬起来继续战斗,最多时曾一次呛倒过8个人。但大家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奋勇战斗。就这样,在烟雾翻滚的千米洞里,创造了日进7米的好成绩。

解决了排烟设备后,掘进中又遇到了火焦岩,打眼进度慢,毁钻头多,放炮效果低。钻手李小红、赵玉春等熬红了眼也不休息,废寝忘食地工作,经过十几个昼夜的现场实践,找出了突破顽石的关键是打眼技术和掘进面上的钻眼分布,又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和“梅花眼,放炮按次序”的爆破方法,大大提高了功效,突破了顽石关。

在掘进到160米左右时,出现了风化岩和卵石、胶泥的混合层,塌方连续发射,掘进非常困难。面对呲牙咧嘴的洞顶,面对哗啦啦往下掉的石头和泥块,县团副政委李兴元和营教导员张春雨等带头进洞,分析情况,研究了安全措施,一场攻关战斗打响了。下了班的民工放弃休息,又进洞加班;炊事员做好饭菜,送到工地,也参加了施工战斗。有一次,正在排险的孔令纯被塌下来的土石埋在下面,抢救出来后,他身上已7处受伤,把他送进医院,但伤没好就跑回工地。

七月份,阴雨连绵,洞顶漏水,洞内积水2尺多深,淤泥1尺多厚,上有淋头水,下有泥水泡,上班就穿湿衣服,碎石渣和泥水一起灌进鞋里,划破了腿和脚,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掘进头上的民工,身上沾满了泥水汗水石头粉泥,看上去好像刚从稀泥里爬出来一样,加上洞内潮湿,机器轰隆,下班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大家说舒舒服服改变不了面貌,比起那么多的革命老前辈,这点困难算什么?民工们一天天瘦下去,但大家精神旺盛,干劲不减。担任除渣任务的铁姑娘连的女民工们平均年龄才19岁,大部分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她们没见过山,没干过石头活,更没有凿过山洞,但她们勤学苦练,勇敢战斗,很快掌握了抡捶打钎、扶钻打眼、装药放炮等技术。承担出渣任务后,每次都以最快的速度运完渣,很多人下了班又加班,不分昼夜干在洞里,吃住在洞口。困了,用冷水洗洗脸继续干;饿了,啃块干粮接着干。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进入雨季后,更增加了出渣的困难,原来2人拉一车,现在5人拉还吃力,每天穿着湿衣服、湿鞋袜,趟着膝盖深的泥水,奔跑在千米洞里。全营指战员穿着湿衣服,奋战了一个多月,闯过了雨季积水关,完成了千米洞的回采任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