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管理(2 / 2)

加入书签

用水管理

跃峰渠水源引自浊漳河和清漳河,漳河水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不能满足渠道引水能力和灌区用水量。特别是灌溉高峰季节,正值两河枯水期,甚至短期断流,上游又无拦蓄工程,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加大用水管理力度,逐步达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使有限水量发挥出更大效益,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灌区水源

跃峰渠总干渠直接引清漳河水,并通过引渠(一道引渠和二道引渠)引浊漳河水入总干渠。特殊大旱年份,漳河断流,水源缺乏,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为保证灌区农业用水,曾规划在上游建水库,下游沿漳河地段建设扬水站或打深井抽水进行补充,但均未能实现。随着华北地区日趋干旱,漳河可引水量的日渐减少,此规划仍在进一步论证当中。

跃峰渠自1978年以来,到2000年12月底,共引水40.16亿立方米。1988年到2000年,随着工程质量日臻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引水量逐渐增多,年均引水达到了2亿立方米以上。浊漳河、清漳河均为季节性河流,年际水量变化较大。根据漳河有关水文资料证明,来水量丰水年为枯水年的4~6倍,汛期来水量占常年来水量的40%-80%。跃峰渠没有配套的蓄水工程,汛期来水基本无法利用,只能调引平时基流。进入80年代以后,清漳河上游耗水量由五六十年代的0.14亿立方米增加到0.45亿立方米。浊漳河上游耗水量由0.27亿立方米猛增到5.8亿立方米,且呈继续增长趋势。1989年,国务院以国发【1989】42号文批转了《水利部关于漳河水量分配方案的请示》的通知,跃峰渠从漳河的引水量又大幅度减少。开辟水源,科学管理,节约用水,势在必行。

二、分段管理

针对渠线较长,情况复杂,交通不便等特点,沿线共设置了10个管理所。

其中白芟所管理全部引渠;台庄所管理总干渠至跃峰洞口;郊口所管理跃峰洞进口至绝壁1号洞进口;新河所管理绝壁1号洞进口至斗天闸;张二庄所(原索井所划归该所管辖)管理斗天闸至南胡村和一分干;和村所管理南胡至鼓山洞口;西佐所管理三分干;大社所管理四分干;流泉所管理五分干。

各所之间根据灌溉面积、水眼数量、渠段长度以及建筑物分布配备职工人数。主要负责该段农田灌溉、水费计征、渠道维修以及水法宣传工作。在引输水量上,则根据灌溉面积、灌溉亩次和渠道利用系数,额顶段耗水量,所间交接双方签字,节约有奖,超耗扣罚。年初签订责任状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工作依据。

三、农业供水

1984年,根据省政府(83)冀政字64号文和邯郸地区行署(83)67号文精神,在原用水管理制度基础上,充实完善,修订跃峰灌区用水管理办法。

1.编制计划,分配水量。管理处根据水量大小、农业生产需要和缴纳水费情况,编制全年和阶段性用水计划,经灌区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后,逐级落实,通过各分干、支渠供到各用水公社。

2.统一调配,分级管理。本着保证重点,兼顾全局的原则,实行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积极推广“以亩配水,以量计征”的管理办法。不断总结本灌区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先进经验,提高灌溉效率。

3.用水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用水计划,经当地管理所审核后,报管理处调水科。调水科根据水源状况,对各用水单位的计划综合平衡后,按计划供水,对未报用水计划的单位不予供水。对超过计划用水和违反制度及严重浪费水源的用户,实行限量供水,并按累进制增收水费,直至停止供水。

4.灌溉放水期间,管理人员要逐步深入田间,进行灌溉技术指导,严禁大水漫灌和泡水浪费现象,并随时掌握灌溉进度,遇有特殊情况,进行有计划地减水、退水和停水。

5.对各用水单位实行定额配水,计量收费。白芟、台庄、郊口三个所所属涉县段用户用水量,在收费问题未解决前,不得突破管理处下达的用水指标。

6.严格执行供水期制度,各管理所根据管理处下达的用水计划供水,不得私自改变供水期和供水量。到期不用者,视为自动放弃用水权,由管理处另行安排,过期不再补供。

7.灌区水量计算,本着准确、方便的原则,由管理所和用水户商定测水点,一般应以公社管辖段进出口或干、支渠口为宜。支渠以下,有支渠委员会分配。引渠、主干、分干渠上的闸门、水眼有专管人员管理,按计划启闭、测水。测水方法采用浮标测流,测水时间定为每日4次,即9时、13时、17时、22时,测水记录不得涂改,更不能弄虚作假。引渠及张二庄以上总干渠上水眼放水,按管理处印发的空口流量计算流量,闸门放水按明渠浮标测流测算,不得估算和以亩计算水量。

8.严格用水制度,坚决杜绝偷水、抢水及其他破坏用水制度的行为,对私开水口、拦渠筑坝等现象,一经发现,严加处理。对拒不执行用水制度,无理取闹,甚至殴打护渠人员者,要严肃处理,情节后果严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

9.每次灌水后,调水科结合管理所核实各用户的实际用水量,结算水费。每个灌溉季节和年终,要全面分析水的利用情况和用水制度执行情况,写出总结。

为进一步落实用水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水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把有限水量合理利用起来,制定经济承包试行办法:(1)建立评定委员会。一名副处长任主任委员。工会、办公室、工程科、调水科有一名副科长任副主任委员,各所一名负责人任委员。(2)一季一评比,半年一兑现,年终总结算。一节度召开一次评比会议,根据各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民主评定分数,根据两季度平均得分情况,奖惩均兑现50%,其余50%年终兑现。

四、工业供水

解放前和建国初期,邯郸市居民都是饮用滏阳河水和浅井水。50年代后,邯郸市开始筹建自来水公司,建水厂和供水管线。邯郸市国棉一厂等几家工厂开始有少量自备深井。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日益发达,邯郸市的电力、钢铁、化肥、自来水、纺织等8个大型工业企业和50万城市人口生活用水主要靠东武仕水库通过滏阳河调节供给。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旱情严重,滏阳河基流一减再减,甚至连年干涸,东武仕水库连续超低水位运行。为保证邯郸市供水,地、市领导多次召开水量调度会,在水源特困的情况下,决定“压农保工”,实施“引漳济邯”,跃峰渠供水重点由灌溉为主转向以工业用水为主。1992年,邯郸地区遭遇70年来罕见的大旱,灌区年降雨量仅为228.10毫米,不足正常年份的一半。干旱不仅威胁着灌区农业生产,邯郸市重点工业也面临着因缺水而停产的危险。为此,从7月28日到8月15日,省、地、市有关领导先后5次到跃峰渠找水。7月31日,地区领导召集涉县、磁县县长、副县长和水利局长在跃峰渠管理处召开保证邯郸市重点工业用水现场会,共商调水大计。当年,跃峰渠全体干部职工克服诸多困难,千方百计引水调水,当年向东武仕水库输水1.47亿立方米。

1997年9月,东武仕水库放空库容,搞除险加固工程,水库暂失调蓄能力。为保证邯郸市工业用水,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供水方案,决定利用邯郸市跃峰渠和磁县跃峰渠从漳河引水,直接输向邯郸市。市农电水利局具体部署了调水方案,明确要求跃峰渠从1997年9月~1998年3月份,必须保证向邯郸市不间断供水35立方米每秒。跃峰渠受命之后,组织力量,兵分三路,一路去山西找水,一路沿线宣传请农民让水,一路昼夜看渠护水,最大限度节水。就这样,从1997年9月份到1998年4月份,跃峰渠向邯郸市累计供水7321.万立方米,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交给的任务。

跃峰渠工业供水管理重在“引”上。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开源节流,把水输往东武仕水库。输水量以跃峰渠老刁沟电站尾水渠下游测点为准。东武仕水库派员监测,每天记录,逐月交接,双方签字。根据邯郸市农电水利局下达的年输水任务,年终考核,超输水量给与奖励。

经济效益

一、灌溉效益

跃峰渠贯穿涉县、磁县、峰峰矿区、武安市和邯郸县的46个乡镇325个村庄。设计控制面积75万亩,现有工程控制面积64.4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0.5万亩。

灌区范围内低山、丘陵密布,气候干旱少雨,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跃峰渠通水以来,当地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

按1979—1993年灌溉效益分析,农作物种植比:小麦0.6,玉米0.75,棉花0.2,复种指数为1.55;增产系数为:小麦0.55,玉米0.45,棉花0.5。二、输水效益在滏阳河径流量急剧减少,甚至长时间断流的情况下,跃峰渠引漳济滏,跨流域调水,成了东武仕水库的主要水源,被称为邯郸市工农业用水和市民生活用水的“主动脉。”跃峰渠经过逐年维修加固,保持和提高了引水输水能力。截止到2000年底,累计向东武仕水库输水21.17亿立方米,还曾几次在大旱之年向邢台市送水,解决了下游地区缺水的燃眉之急。

三、发电效益

跃峰渠上下游高程相差大,设计时就采取了缓纵坡留落差方案,为兴办小水电站创造了条件。随着经济效益提高,并采取多元化融资,多种形式开发的方法,到1997年,管理处已办起海乐山、老刁沟、飞跃3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9385千瓦,2000年底,累计发电15968.45万千瓦时,售电15257.85万千瓦时,极大缓解了邯郸市、特别是边远山区供电紧张状况。且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发挥灌区工程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本单位职工分流和子女就业提供了门路。

社会效益

跃峰渠通水后,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实施除险加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提高引输水能力。并实施综合开发,拓宽服务范围,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一、人畜饮水

跃峰渠范围内多山地、丘陵、岩层致密,裂隙不发育,含水条件差,石灰岩分布区也因岩层裂隙岩溶不发育富水性极差,地下水位在250米以下,不易开采,人畜饮水非常困难。素有“夏吃雨水冬吃雪,春秋干旱外地驮”的说法。

跃峰渠通水后,沿线村庄集体和个人修建了水池、水窖、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

二、补充电力

缺电是困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利用渠道落差和电站尾水,沿线县乡村或个体先后办起了6个水电站,使沿渠村庄都就近用上了投资少、电价低的自办电。不仅使多年的“水往高处流,拉磨不套牛、照明不用油”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且利用电力资源发展了乡镇企业,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引漳济邯

邯郸市水资源短缺,丰水年尚可满足,一遇干旱年份供水明显不足。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用水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跃峰渠引漳济滏,跨流域调水入库(东武仕水库),为邯郸市开辟了新的水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邯郸市供水紧张局面。

四、生态环境

据历史记载,早在古生物代时期,西部山区就有茂密的森林。但随着人楼繁衍,不断毁林造田,原始森林破坏殆尽。经过长期风蚀雨冲,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泥石流险象环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跃峰渠通水后,低产甚至连年绝收的旱田变成水田,“望天收”变成稳产田。还利用渠水种树,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扩大了植被面积。山场广阔,草木茂盛,不但发展了畜牧业,而且一些少见的食草动物和多种鸟类都到此繁衍生息。昔日的光秃山坡,如今已芳草如烟,鸟语花香。部分沿渠山村用渠水浇灌的果园,成为“花果山。”

跃峰渠的综合效益,灌区群众形象地总结是“一水通带来五业兴。”

跃峰渠通水后,不但改变了沿线村庄干旱的面貌,而且换为当地发展水电事业创造了条件。根据渠线长、跌头多、落差大等特点,渠道修建时在三绝沟等地,预留了水电站引水渠、进水闸等设施,并对装机容量等技术参数做了规划。虽因财力不足未实施,但为以后建设小水电站打下了基础。

进入80年代,沿线县、乡两级政府针对电力匮乏的现状,开始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取经学技,对渠道的水力资源进行了普查和办电初勘设计,并培养了一批水电建设土专家。依靠国家投资、银行贷款、群众集资等形式,相继建成了9总装机容量19600千瓦,年发电量6154万千瓦时的小水电站。其中6座属沿线县、乡、村及个体经营,3座属跃峰渠管理处经营。利用梯级开发建成的小水电站,带动了乡镇企业崛起,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缓解了河北省南部电力紧张局面,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观。

渠道汛期停水防汛是常规。为保证电站汛期发电,管理处把洪水看成是一种资源,变改造自然为顺应自然,打破常规,抓住汛期丰水季节,利用洪水发电。职工们顶风冒雪昼夜巡逻,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和工程运行状况,正确处理引水与泄洪的问题,既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度汛,又使电站安全满发,充分发挥了有限水源的综合效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