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毒气弹对轰(1 / 2)

加入书签

冬天快要过去,春季就要来临,冰雪开始融化,相比德国和沙俄,甚至更北的北欧国家,法国的冬天其实并不是很冷。

在第戎战败的法国第一和第二集团军残部退往里昂之后,德军左翼主力第六集团军继续南下追击法军,第七集团军侧向西南方向前进,并在一个星期后在卢瓦尔河上游渡河继续向西南方向包抄。

1915年2月18日,德军第七集团军先头部队第三十六军以极快的攻占了博格斯,博格斯在奥尔良的东南面,交通四通八达,如此一来,英法联军部署在卢瓦尔河中游南岸的上六七十万大军的背后就暴露在德军第七集团军的面前,在最西南部的法国当局的临时所在地波尔多也暴露在德军的攻击之下。

英法联军顿时一片恐慌,法国政府为了保证安全,不得不再次更换地点,将政府所在地前往南部最大的城市图卢兹,而在前线的英法联军得知自己的后背都受到了威胁,于是军心开始动摇,英法联军高层不得不下令全军向西南方向撤退,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一时之间如何撤退得井然有序呢?德军发现了联军撤退的混乱状态,当即挥兵猛攻奥尔良,军心动摇的奥尔良守军只坚守了两天就向后撤退了,德军随后渡过卢瓦尔河紧追不舍,英法联军在逃亡的路上损失惨重,原本还有七十万人,等撤退到勒芒的时候只有四十万人,这中途被追杀致死、掉队、失踪、病死着多达三十万人,后来有人把这次逃亡称为死亡之旅。

经过这次惨败。协约国一片哀嚎,之前心思摇摆不定的意大利原本从协约国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好处的许诺。是想要对奥匈帝国宣战的,但是现在看到协约国败得这么惨。哪里还敢向奥匈帝国宣战,立即调转枪口向协约国宣战。

没过几天,一个集团军的意大利军队就从边境出发向法国境内进军,部署在东部边境的法军第八集团军立即仓惶迎战,双方在塞尔地区展开一场大战,法军士兵发现这些意大利士兵除了人数可怕之外并没有值得什么值得恐惧的地方,意大利军队在战前并没有什么准备,甚至许多士兵的头盔都是自己花钱买的,不少军官的手枪也是自己花钱买的。这样的军队能打仗吗?

在法军布防的山上,法军士兵发现意大利军队的仰攻毫无章法可言,军官们只是让士兵向山上发起冲锋,法军士兵们发现自己只要使用步枪瞄准这些正在喘着粗气的爬山的意大利士兵,在射击一段时间之后意大利士兵们就会崩溃,实际操作难度并不比平时训练时射击移动靶的时候困难多少。

在一处山头上,法军只是部署了一个连的兵力,而两个师的意大利军队向这座山头进攻,意大利军队的数量是法军的一百五十倍。却依然无法冲破法军这道防线,这完全能够称得上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虽然进攻的时间不断延长,法军方面的军队源源不断的来到前线,而这个时候意大利军队还在以缓慢的速度向前推进。

意军在渡过了迪朗斯河之后欣喜若狂。他们以为胜利即将唾手可得,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正是顺利的渡河让他们面临了灭顶之灾。来到法军的防线之后,意军发现他们面对的是高耸的峭壁。意军在攀岩的过程中被守军成片成片的打死,虽然意军士兵的尸体飘满了整条河流。但是意大利军队军官并不在意士兵的伤亡,不断地将军队投入前线。虽然军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但是人海战术也成功突破了法军的防线。

在意军携大胜之威向前突进的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在前方等待他们的依然是一条巨大的山脊,无奈之下士兵们只能在军官的催促下继续向法军防线发起攻击,这些守卫阵地的法军向意军进行反冲锋,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进行攻击的意军在发现法军开始反击之后,迅速失去了作战勇气开始溃逃,法军跟在他们的身后不断地追击,漫山遍野都散落着无数逃命的意军士兵和追击的法军士兵,意大利对法国的进攻就这样流产了,法军甚至还追击到意大利境内,至此,即使意大利军队拥有再多可怕的数量也吓不住任何敌人了。

撤退到勒芒和图尔一线的英法联军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不得不再次要面对追击的德军的进攻,好在这个时候德军的进攻力度也疲软下来,英法联军用极为惨重的代价守住了勒芒和图尔一线。

就在这时,英国的援军到了,这次英国从本土和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一共抽调了一百万兵力分三次全副武装地运到法国,这是第一批四十万人,有了这片生力军之后,英法联军的兵力得到了一定补充,尽管与损失的比起来少得多,但聊胜于无。

仗打到这个份上,英法联军高层明显感觉到自身兵力损失太大,而且兵员补充又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现在必须想办法遏制住的德军的凶猛攻势,于是英国人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付德军。

英军高层有人提出要使用毒气弹对付德军,毒气弹这玩意在这个时期还是绝对机密的存在,除了有限的一些人知道之外,双方阵营的很多高级将领和政府高层都不清楚,民间更是连听都没有听过。

毒气弹最先是德国人搞出来的,英国人随后也开始研制,其他国家得到消息之后也秘密进行研究,但实际上进行生产的最先就是德国和英国。毒气弹的杀伤力很大、很广,这是通过实验得知的,它的杀伤力效果已经被证实了它是真正的大杀器。在被逼无奈之下,英法两国决定对德军使用毒气弹,遏制德军的凶猛攻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