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傲天台(1 / 2)

加入书签

第141章 傲天台

2018-04-15 作者: 7刃

第141章 傲天台

我是一个来自青山庵的小尼姑,在之前的十六年里,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找一个好男人带我彻底离开这清苦的佛门,过属于我们自己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但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那个人出现在我生命里的时候,我却被命运直接推上了君临天下的宝座。

“这是宋易送来的皇座。”

一座纯黄金打造的龙椅高高的摆在云间城的傲天台上,这里是当初周朝始祖揭竿起义,号召天下群雄的地方,而现在,它又成了我重新召回周朝群臣的地方。

“屠龙大会的消息散布的如何了?”我只看了皇座一眼便直接坐在了一边的台阶上。

“天下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子隐直接道,“现在的四国天下中,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贵胄都在谈论着一个月后的屠龙大会。据可靠消息称,为了应对您的这次屠龙大会,西国的朱齐治已经跟北国的李承欢联手了。”

嘴角无力的弯了一下,我早就知道他们会联手,要不然,我又为什么要逼死朱齐修?

“还有您的妹妹穆玉……”子隐缓缓道,“她也以南国公主的身份四处号召南国义士加入到这场抗争中来,目前,她的南**已经有了不下三万人马,实力不容小觑。”

“若光是她一个人,恐怕做不到那么好。”我看着远处的崇山峻岭,“宋天饶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还有你上次给我的名单……”子隐顿了一下,他小心的看了看周围刻意压低声音道,“他们表面看似毫不相关,但我查到其实他们有个共同点……”

“他们都曾受到过周崇帝的召见。”我说。

子隐大吃一惊:“您知道了?”

我微微叹气道:“有人比我早洞察到了先机。”

“什么?”子隐急忙问:“谁?”

“就是给我这个名单的人。”

虎符可以召唤周朝的暗伏者,宋易如今的很多家财和人脉或多或少都是暗伏者提供的。

慧儿会让李承欢用虎符玉做自己的聘礼,显然是宋易的意思。他既然如此重视虎符,可见还有很多暗伏者还没有出现,一旦他们全部出现,那么复国就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了。

可如果只有虎符才能将这些暗伏者召唤出来,那么周奉先又怎么会有这张名单的呢?

“名单上的人……”我忽然想到了一点,“都是什么年纪?”

子隐奇怪的看着我,似乎觉得我既然已经都猜到了,为什么还要问这个,但是他还是老实回答道:“有年纪轻的不过二十来岁,有年纪大的已经过了花甲。”

“那我之前的猜测就有问题了。”我说,“如果名单上的人已经过了花甲,那说他曾受过周崇帝召见还可以理解,但如果名单上的人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那就不对了,周崇帝死了都不只二十年,他又是如何会被召见的呢?”

子隐点头道:“但他的父辈,祖辈可以。名单上的人性格,职业,地位,家境全都不一样,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家族中至少有一人曾受过周崇帝的召见。”

“高人果然就是高人。”我不得不佩服周奉先,如果他手上的名单是那些花甲老人或者是已经老死的人,那么只能说明他手中的名单是之前周崇帝遗留下的,他只是做了一个转手而已,但现在,名单中有年轻人,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名单上的名字也在做着调整。

暗伏者不是光明正大的传承,他本身就是极其隐秘的存在,而出于对下一任的保护,他的传承也必定会更加的隐秘。如果不是有着非凡的手段,他又怎么能轻易知晓下一任接手暗伏者任务的人是谁呢?

“公主,有一点我很不明白,宋易既然一心要灭掉北国又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承欢?难道是想借由女儿来控制北国吗?”这个问题,他其实很早就想问了,只是看我回来之后一直将自己关在屋里才迟迟没有问出口。

“借女儿控制北国是一点,而借李承欢来牵制住我却是另一点。”我淡淡道,“最主要的是复国的一方和反抗的一方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才是最关键的。”

我冲子隐道:“复国不是一件小事情,不管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反对的声音冒出来,他借用李承欢的手来控制住反抗的军队,又借由我来完成他的复国大业。如果我敢不听他的话,他就会让李承欢过来教训我一下,但如果李承欢阻碍了周朝复国,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将匕首插入他的心脏,将李承欢彻底从这个世上除掉,然后再推选另一个义子或者徒弟出来做这个反抗军的领袖。”

“就像当初他推选我坐镇玄武门一样!”子隐似乎明白了什么,“我们对他来说不过是一颗棋子,丢了就丢了,死了就死了!”

“他在等待,等待有一日,我跟反抗军同归于尽,然后他再出来以救世主的姿态收拾这场残局。”我缓缓站起身,从傲天台上往下看,山下的屋子迷你的就像似乎小儿手中的玩具一样,“宋易是个很会打算盘的人,他从来都是躲在暗处悄悄的控制着世上的每一个人,就如玩偶师手中的玩偶一样。”

我垂下手臂冲子隐摆了一个拉线玩偶的动作,并学着玩偶的样子一点点的冲他道:“南国的幽贵妃啊,你爱的究竟是谁?不管你爱的是谁,穆淳和穆苏都会成为生死敌手。南国的祸端就此埋下,爆炸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我机械般的转身又面向东国:“东国国君啊,你的儿子们会反叛你,你要小心留意他们呀。转眼间,父子反目的悲剧就此上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