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静思室内(下)(1 / 1)

加入书签

于是,张继笑着说道:“威廉一世陛下,奥托·俾斯麦首相,莱因哈特·施道芬堡大人,并不是张继另有盘算,对朋友不能做到开诚布公,而是因为中国政府把普鲁士和法国都视作朋友,我个人也把拿破仑三世陛下和诸位都视作朋友。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我个人,都确实不希望看到普法战争甚至欧陆战争的爆发,也都更加希望普法双方都能恪守理性,保持克制,将紧张局势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这就是中国政府和我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不过,如果诸位有其他的问题,我一定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威廉一世笑着说道:“张大人,我相信,您刚才所说的确实是中国政府和您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对您的开诚布公,我深表敬意。不过,您的回答仍然是很巧妙的,您只谈到了中国政府和您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而这是一种价值判断,并非事实判断。我同样希望了解您所做出的事实判断,比如,普法战争甚至欧陆战争的爆发是否是不可避免的?”

张继摇摇头,说道:“威廉一世陛下,虽然我确实不希望看到普法战争甚至欧陆战争的爆发,但是,我仍然认为,这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发动和结束这场战争的决定权都掌握在普鲁士的手中,只要普鲁士又开展的主观愿望,即便法国千方百计地想要避免战争的爆发,最终也是无济于事的。更何况,现在的法国,也还没有认清形势,举国上下一片与普鲁士开战的呼声呢。”

威廉一世饶有兴致地地问道:“张大人,您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呢?”

张继说道:“在我看来,无论是明确写进了施政纲要,还是只作为默认的共识存在,统一德意志地区、与法国争夺欧陆霸权确实是普鲁士自立国百年来一以贯之的根本国策。自从公元814年,查理曼大帝病逝以来,德意志地区一直处于事实上的四分五裂状态。而公元1806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强令解散神圣罗马帝国以后,德意志地区连名义上的统一状态也不复存在了。这样一来,德意志地区就出现了权力真空,大大小小三百余个邦国成了法国、俄国等欧陆传统强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受尽了周边邻国的欺辱,德意志民族怎么能不期盼政治统一和‘富国强兵’呢?可以说,政治统一和‘富国强兵’已经成为了德意志民族一千多年来的历史夙愿。普鲁士地处法国与俄国之间,在这两个大国的夹缝之中求生存,被剥夺感和受欺辱感当然就更加强烈了。而自从腓特烈二世陛下在普鲁士发起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以来,德意志民族仿佛看到了光明的未来,他们渴望由普鲁士来主导德意志地区的统一,与法国争夺欧陆霸权,恢复昔日的荣光。因此,我认为,从普鲁士的角度而言,确立这样的根本国策也无可指摘。”

威廉一世点点头,说道:“张大人能够做到不局限于法国的立场,而是站在普鲁士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目光之长远、眼界之宽阔,令我深感佩服。您说得对,统一德意志地区、与法国争夺欧陆霸权确实是普鲁士自立国百年来一以贯之的根本国策。事实上,普鲁士确立这样的根本国策不不仅仅是出于洗雪史上耻辱、恢复昔日荣光的考虑,更多地还是基于现实因素的考量。我想给您讲一个故事,山鹰是德意志地区特有的一种猛禽,被德意志民族视作自己的象征。由于它们目光锐利,生性凶猛,所以猎人们常常把雏鹰驯化成猎鹰帮助自己打猎或者再转手卖给商人们赚取差价。现在,几乎所有欧洲王室、贵族都会豢养一、两只猎鹰,用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或者在打猎时用来发现猎物。因为无忧宫就豢养着许多猎鹰,所以,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将山鹰驯化驯化成猎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直到十五岁那年,我陪同父亲前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去位于斯图加特的黑森林地区视察,亲眼见到了将山鹰驯化驯化成猎鹰的过程,才知道那不是一般的艰难。一般来说,猎人们会将整窝的雏鹰全部关进一只巨大的铁笼里,然后在铁笼中间的支架上放置一小块牛肉。很快地,饿极了的雏鹰们开始争夺那一小块牛肉而互相叮啄并最终杀死对方。最终,只有一只能够幸存下来。再到后来,那一小块牛肉也吃光了,存活下来的那只雏鹰就又开始啄食那些死去的雏鹰们的尸体。这个时候,猎人们就会将一大块牛肉扔进笼子里……于是,一个桀骜不驯的灵魂消失了,那只幸存下来的雏鹰成为了一只对主人感恩戴德、忠心不二的猎鹰……”

威廉一世顿了顿,接着说道:“张大人,您要知道,那些雏鹰是出生在同一个窝的亲兄弟。但是,面对极为有限的食物,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它们选择了互相叮啄并最终杀死对方。甚至到最后,它们开始吃自己亲兄弟的尸体。今天的世界就如同那只巨大的铁笼,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普鲁士、奥地利,包括贵国就如同那些雏鹰,而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潜在殖民地则是那一小块牛肉。我们的廉价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需要足以消化它们的商品市场,我们的农业和工业需要原料产地,我们的过剩人口和过剩资本需要潜在殖民地。只要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我们就不得不选择互相叮啄并最终杀死对方。换句话说,只要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我们之间的摩擦、冲突甚至战争都会变得不可避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