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博古斋关门(二)(1 / 2)
第9章 博古斋关门(二)
2015-06-13 作者: 井底之妖
第9章 博古斋关门(二)
古玩收藏,原是一门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的大学问,没有多年的沉淀,根本无法摸清其中的门道。
易言回到家去,打开刚才方老爷子给他找来的几本古玩知识书籍,心中不由感慨万分。
《饮流斋说瓷》、《景德镇陶录》、《陶雅》,以及景德镇市地方志《浮梁县志》等几本历史文献,一看就知道是方老爷子经常翻阅的,虽然已经显得有些旧,但保存的十分完好,连书页都没有压褶,其中还有不少亲笔标注。
而一些近当代专家学者对瓷器考古和鉴定都有专著和论述,《明清瓷器鉴定》、《孙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宫博物院明清青花瓷》、《中国陶瓷史》、《中国古陶瓷图典》、《残瓷雅集》、《说瓷》、《中国瓷器鉴定基础》等入门知识级的书籍,就是专门为易言这个古玩小白准备的了。
再加上那本还未来得及翻看的手稿,和方老爷子准备摆放到独乐乐的民国瓷器,易言真不知该如何回报方老爷子的恩情了。
易言静下心来,想了想,先拿起了一本《中国瓷器鉴定基础》仔细翻看起来。
这本书不是传统的以朝代顺序排列而进行叙述的方式,而是从中国瓷器的发展规律出发,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窑口出现的瓷器新品种的特点、造型、纹饰、釉色及如何鉴定做了详尽的描述。
十六开的铜版纸翻看着很有质感,不知不觉,已经是一个下午过去了。易言出门去看,博古斋也锁上了门,方老爷子不知道哪里去了,便自己在街上简单吃了点东西,又回到店里认真学习去了。
方老爷子的一席话对易言的启发很大。确实,有了噎鸣精魄,易言或许可以做到不被打眼,但却只能是一个眼光毒辣的文物贩子,距离方老爷子,甚至是楚老爷子的境界,都相差不能以道理计。这恐怕也不是易言已故的父母想见到的。
在阅读过程中,易言惊喜地发现,或许是噎鸣精魄的缘故,自己竟然有了超强的记忆力,近乎于过目不忘。凡是看过的东西,自己只要稍一回想,就如同刻在自己脑海中一样,连一句话在某一页的哪个位置都会自动浮现出来。甚至连自己很久前的记忆,也越来越清晰了。
有了这个意外发现,易言阅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虽然是囫囵吞枣,但只要记到脑海里,便可以在日后不断检验,最终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短短一个晚上,易言便将那几本介绍瓷器入门知识书看完了。
易言躺在床上静静回忆和整理这些书中的内容,对中国瓷器的历史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与陶器不同的是,瓷器需要经过高温烧制,并且表面有釉。经过高温烧制的瓷器,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所以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瓷是“瓦之坚者也”。
中国瓷器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十分丰富。
其中最受瓷器爱好者追捧的,要数宋代之后的瓷器,不论是宋代钧、汝、官、定、哥五大名窑,还是传世稀少的元青花,都不乏国宝级的珍贵物件。明清两代更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
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其所产青花、彩瓷和颜色釉瓷,代表作景德镇乃至明清时期制瓷工艺的最突出成就。此外,故宫珐琅彩、龙泉青瓷、德化白瓷、山西珐华,也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瓷器品种。
除此之外,每个时代也都有独具特性的珍贵瓷器,如汉代青瓷、南北朝出现的白瓷和著名的越州窑瓷、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窑瓷和秘色瓷等,每种瓷器都有自己的个性气息和文化特征,成为了古玩市场上的宠儿。
这也间接催生了如今造假手段多种多样的瓷器市场,如浸色、打磨、酸腐、后挂彩、后挂釉、后接底等,不一而足。对藏友鉴别瓷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易言看了以后不禁感叹中国瓷器文化的悠远和厚重,再想到除了瓷器之外,还有大量的文人书画、古玉、杂件,越发觉得如果没有二三十年的浸淫,恐怕很难有所成就。
不过想到自己毕竟体内还有个不受控制的噎鸣精魄,已经比旁人幸运了不知多少倍,便也觉得释然了。
日后多钻研学习,总有一天也会成为一代鉴宝大师的,为了已故的父母,为了方老爷子,也为了自己。易言紧握右拳,坚定地想到。
第二天一早,昨天运动的效果便显现了出来,易言强忍着身上的酸痛,五点半再次准时起床,到公园中跑步。还特意又去了那个偏僻的小树林,却没有看到昨天的那个流浪汉。
易言跑完步便回到了独乐乐,与昨日一般,收拾完毕后便上街去了。但是今天,想到方老爷子要走的事情,他便心绪不宁,很快逛了一圈,便去了博古斋。
博古斋已经与昨日大不一样了,地上到处都放着大大小小的箱子,而原本琳琅满目的古董架子,却大多已经空了。
易言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泛出一股难名的滋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