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是非曲直(1 / 2)
不出半日,这件人命案就传遍了京城,大部分人都怀疑李益是凶手,毕竟李益与蔡通在跃龙居大打出手,这是有目共睹的,李益极有可能是出于报复才杀了蔡通。
但也有人说李益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蔡通却身形高大,即便他有心谋害,难道蔡通不会反抗吗?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叫他得手?定是有人故意陷害!
接着就有人出来辩驳,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李益若是趁着蔡通喝醉酒行凶,自然会一击必中了……
蔡通既是文人举子,又是勋贵子弟,他一死,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再加上蔡文华因为哀伤过度,告了病假,到最后连顺昌帝都听闻这件事了。
若李益只是一个普通人,顺昌帝估计早就下令将他斩首,为蔡通报仇,平息蔡文华的怒气了,毕竟一个老百姓和一个阁老之子相比,那分量还是太不够瞧了,可偏偏李益又突然成了薛丹臣的亲戚,那么他就不能这么草率了。
薛丹臣是显德二年的状元郎,之后在翰林院、国子监辗转,后来又去了六部,这是顺昌帝有意磨练他,将来也好提拔,他之所以如此看重,一来是因为薛丹臣自身有本事,不管身居何职,都和上峰下属相处的极为融洽,提起薛丹臣,都要称赞一句处事公正,为人谦逊,这也算是一项难得的本事了。
但顺昌帝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还是薛丹臣是个清臣!
薛丹臣贫寒出身,又是独子,别说兄弟姐妹了,连表兄弟姐妹远房亲戚都没有一个,娶妻陆氏,又是家中独女,又只生了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儿,即便薛丹臣将来掌握了权力,也不可能扩张家族势力,威胁君主。
而且素日与薛丹臣交好的大臣也就那么几个,秦方也是出身寒微,没什么提得起来的族人,崔家虽然是大族,可崔如岳又是那个狷介耿直的德行,赵家虽是外戚,但也只有个赵九经与薛家关系亲近些,周昌倒是薛丹臣的至交,但周家也是子嗣凋零……
就这样一个自己有本事,又不可能结党营私的人,顺昌帝别提多满意了,所以他当时把薛丹臣派去了吏部任侍郎,就是想等吏部尚书潘守愚告老还乡后,直接把薛丹臣提上去。
有许多人都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即便如今薛丹臣还只是个侍郎,大家对他仍然是客客气气,都知道他是前程无量的——如今顺昌帝看重他,提拔他,将来太子登基,他又是太子的老师,前途还会差吗?
因此虽然蔡通是蔡文华的儿子,但李益也是薛丹臣的亲戚呢,两边都是开罪不起的,要不然黄德也就不至于如此战战兢兢了。
顺昌帝思来想去,这次的事既不能让蔡文华寒心,也不能让薛丹臣寒心,着实有些难办,他又想起前几日太子为霍灵璧求情,让他戴罪立功的事,便灵机一动,叫霍灵璧去协助黄德调查这件事。
一来霍灵璧是锦衣卫指挥使,与蔡文华和薛丹臣都没什么关系,派他出面足以显示出他这个君主的公正,不偏不倚,二来也显示出他对这件事的重视以及对两位大人的重视,三来,也是给太子一个面子,给霍灵璧一个机会……
霍灵璧接到了旨意,当着人还笑着,回去了就沉下了脸色,这件案子有些棘手,一个弄不好就得跟上次似的里外不是人,两头受气,更何况李益是薛家的亲戚,薛子桢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他一想起说不定还要和这么一个难缠的姑娘打交道就头痛……
薛子桢也在惊讶顺昌帝竟然让霍灵璧去协助调查这案子,霍灵璧毕竟是锦衣卫指挥使,让他出面有点小题大做了,但仔细想想,这桩案子涉及到内阁大学士,如此处理又在情理之中。
这两日薛子桢天天待在家里,不是安慰姨外祖母就是安慰母亲,话说了一箩筐,却一点用都没有,都担心李益若是无法脱身,锒铛入狱,这辈子可就完了!
薛子桢无法,只好叫人去调查这件事,早点把李益摘出来倒是真的,也幸而崔夫人来薛家做客,三言两语安慰了陆如英和陈云秀,说当初崔如岳出事了她也是着急,可事实上都是白操心了,清者自清……直说的口干舌燥,才勉强让两人止住了眼泪。
霍灵璧一插手这件案子就是雷霆之势,不仅审问了李益,更是把醉香楼的掌柜和小厮都抓了起来审问,甚至连醉香楼左邻右舍做生意的也盘问了,问当晚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至于住在醉香楼的客人,更是一个不漏的问了一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