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2)(1 / 2)
洛水东流不息,西顾平川,洛阳城现于地平线,巍峨雄伟,如虎豹在卧。
昊天无云,烈日当头,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背后的衣衫早已浸透,郭威却没有丝毫停下来休憩的意思,他回望了一眼随在身后的卫士,挥动马鞭,继续向洛阳进发。
“天成四年五月十七日,夏至。”郭威抬头远望,阳光有些刺眼。
奉召入京的万州防御使郭威,很清楚朝廷此时要召见他的原因。前些时日,武信军、保义军相继在蜀中设立,加之绵州增兵的动静传出,蜀中已掀起轩然大波。
所谓两川,俱属剑南道。孟知祥官拜剑南西川节度使,董璋官拜剑南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前者治州益州,也即成都,后者治州梓州,位于培江上游。梓州位于成都东北,两者相距二三百里。
从地势上看,阆、果二州位于嘉陵江中游,遂州位于涪江中下游;从相对位置上看,阆州在梓州东北,相聚三四百里,果州在梓州东南,相聚三百里左右,遂州位于梓州东南(较之果州更南一些)、成都东南,距离两者都是三四百里。
从势力范围来看,包括绵州——位在梓州北面、两者相距甚近,各州基本都属东川。武信军的遂州,保义军的阆州、果州,加之绵州,实际上已对梓州形成了包围之势,不仅如此,更是将梓州与东川其他诸州隔绝开来。
可见,朝廷若是伐蜀,必是先取东川,再进军西川。
郭威进宫见到李嗣源时,看到秦王也在,不仅秦王在,许久不见的李绍城也在。
李绍城原先就是百战军副帅,天成元年授静难军节度使,出镇邠州,算起来郭威已是三四年未与之相见了。三四年未见,李绍城脸上那道不知何时留下的伤疤,依旧没什么变化,不过气度却更加沉稳老练,也蓄了胡渣。
看到李绍城,郭威对朝廷用兵两川的路线布置,胸中也就大致了然。
“自古向蜀地用兵,不外乎两条路线,一北一东。”众人面前摊开了一副巨大舆▽▽▽▽,<div style="margin:p 0 p 0">图,众人围在图前俯视,李从璟手持一根长杆,着舆图上的方位,“北面为陆路,行栈道,东面为水路,行江道。先北面,若是自汉中入,则经金牛道、米仓道,若是自陇上入,则经阴平道,而无论取道何处,都需得经过一道险隘......”
李从璟手中的长杆在舆图上了,语气重了几分,“剑阁!也即剑门关!”
他继续道:“昔年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其后诸葛亮领蜀军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后,魏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姜维领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自那时起,剑门关便是雄关天堑,无数入蜀的名将大军,无不望而生畏。太白有诗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老杜也曾言: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因了剑门是蜀地北境门户,故而得剑门,犹如得两川。”
李嗣源双手习惯性拢袖,看着舆图微笑道:“昔年郭公伐蜀,正是过陈仓、经散关,而扣剑门,自此入的蜀。”到这,抬头远望门外被阳光照得明亮刺眼的宫城,不禁有些感叹,“九月十八日发兵,十月十八日大军过散关,十一月二十七日,蜀地平定。秋风扫落叶,也不会比这更快了,郭公壮举,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人无限敬畏啊!”
“郭公昔日风采,的确让人心折。”想起郭崇韬,李从璟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至于未到三月而平蜀,他却并不如何推崇,彼时蜀地基本是“望风而降”,王师其实并未打什么大仗,就跟别恶仗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往昔与今日已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上,钟会攻蜀汉,西魏尉迟迥取梁益州,包括后来北宋平后蜀,蒙古攻南宋,都是由北面进军。
“较之关中、两川,河陇之地地势明显为高,自关中、两川仰攻河陇难,而自陇西下攻关中和两川却较易,故而中原在向两川用兵时,与其一直在秦岭南北争一日之短长,不如取远势争陇西,取得一种地理上的有利态势。当年蜀汉北伐多出祁山,即是出于这种思路。”
李从璟又道,“只不过以今日情景,争陇西却是格外费力了——方才了北面,再看东面......”李从璟手中长杆在舆图上下移,端落在了大江之上,屋外的阳光洒进来,照亮了舆图,也将长杆的影子印在舆图上。
其实从北面入蜀路线,他还有一个没,那就是出斜谷,也即子午谷、褒斜谷、傥骆谷。但三条通道都极尽深险,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通行。曹操在与刘备争汉中不利后多次感叹“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历代兵家轻易不敢出此。
“自东面入蜀,兵发自夔州,过巫山,经三峡,可直入涪州(重庆)。这一路的险要之地,也是门户所在,在于夔州,此地的瞿塘关(又称江关、捍关),乃是攻破难度丝毫不让于剑门的所在。”李从璟继续道。
当年刘备出蜀伐吴,在夷陵被陆逊大败后,狼狈退回,便是据捍关而守,以当年吴军水师之强,也是莫能奈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