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野狗精(2 / 2)

加入书签

我瞪大眼睛看着张大爷说:“想不到以前那么可怕?”

这时麻子大爷说:“当年战乱不休,灾祸频发,古人们都说天下大乱,那些不常见的妖怪就会出来害人,天下大治,仁君治世,妖怪就是隐迹。整个民国时代,都在灾难、战争中度过,当时死的人太频繁了,人的正气渐渐的压不过那些妖怪的邪气,才导致了各种妖怪频频现世,我接着说那个野狗精的事,后面还有一件更离奇的事,胜邪宝剑就是在那件事上消失的。”

我当时听完管家说野狗精的事,就说:“二哥这个野狗没有什么可怕的,顶多找一些村里的猎户,除掉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让它这样伤人。”

管家叹了一口气说:“这个野狗可不是普通的野狗,而是有了道业的野狗精,村里组织了几次,可是每一次都被野狗开膛破肚挖心掏空内脏而死,后来村里有个神汉说这是野狗精,普通人根本不是对手,自己道业太浅,不是野狗精的对手,于是庄上出钱请了神婆和神汉,结果不是下的屁滚尿流而跑,就是命丧野狗的嘴里,以至于谈狗色变,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把自己的狗勒死,村里一条狗都没有。这只野狗开始只吃死人的腐肉,慢慢的喜欢上了吃活人的血肉,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迷恋上身怀六甲的腹中胎儿,由于庄上的人严加防范,野狗精没有机会,就利用自己多年修炼的法力,让身怀六甲的人上吊身亡,等上吊之人下葬之后,它就开棺破尸,生吞血肉。”

我们这一片真是苦不堪言,几天前一个云游至此的高僧说:“此野狗精已经有几百年的道业了,凶狠无比,非寻常的兵器能对付的了,不过天怜苍生,这东西作恶无数,近日必有天谴,克制它的宝物已经出世。我们当时还要多问,老和尚说天机不可泄露,机缘巧合之下必会遇见,”

我这才明白这个野狗精厉害之极,不是寻常的人能对付的。这时只见赵妈笑嘻嘻的过来说:“多谢先生的救命之恩,李家有后了。”

这时管家一下子蹦起来了说:“赵妈你说什么?李李家有后了?”

赵妈高兴的说:“是的,少奶奶生的是个小少爷,少奶奶和小少爷都平平安安的,真是上苍可怜我们李家,先生真是活神仙,少奶奶吃了先生的药,已经好多了。我家少奶奶要当面谢谢先生的大恩,少奶奶请先生移步过去。”

我一听就说:“这些都是机缘巧合而已,反过来说也是你们少奶奶和小少爷福大命大。我也正想过去问一问野狗精是怎样让你家少奶奶上吊的。”

我走过去看见那个女子坐在棺材里,看见我过去俯身便拜,我连忙让赵妈扶起女个女子,我说:“这些都是机缘巧合救了你的命,也是你命不该绝,少奶奶我问你你是怎么上的吊,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吗?”

那个女子一听忙说:“先生这是折煞小女子也,先生叫我赵秀儿就行了,先生问我如何上的吊,都说事情能瞒住爹娘,而不能瞒先生,既然先生想问,我便如实相告,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们这里有一个庙会,那里有一个送子观音庙,由于我常年不怀孕,所以就特别信观音送子一类的,那天我听说我们这里送子观音庙里的泥娃娃很灵验,我就央求夫君和我一起到送子观音庙去求一个泥娃娃。”

赵秀儿说完就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这时我好奇心又上来了,就问麻子大爷说:“大爷你说的泥娃娃是什么?是街上捏泥人的弄的吗?”

麻子大爷说:“这个事需要给你仔细说一下,咱们这里以前也有这个风俗,人们要是不怀孕,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可以到医院里治,而是去天后宫或者送子观音庙去求子。”

我说:“大爷什么是观音庙,什么是天后宫?”

麻子大爷说:“在以前的就社会,那时人们特别崇拜观音娘娘,在送子观音庙里,是一观音7萨抱着一个男孩的形象,大家尊称为送子观音,观音菩萨是中国影响最大的神佛之一,各地建的观音菩萨庙驱灾避祸送子纳福都很灵验,所以庙里香火不断。天后宫是供奉的天后娘娘的宫殿,天后娘娘是沿海边上供奉和信仰的海神,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至于那些泥娃娃是庙里捏的小泥人,有丑的,有俊的,到庙里烧完香之后,庙里赐红不一块,看中哪个泥娃娃,就抱哪一个,把泥娃娃用红布抱起来,揣在怀里,然后回家放在床底下,来年家里就会添人加丁。

这些都是以前的事了,如今咱们这一片早就没有的庙宇,晓东这些你已经不易见到了,你长大了,如果能到大城市,也许还能见到这些,我接着说那个赵秀儿的事,赵秀儿想了一会说:“我们这里出了自从出了野狗精这档子事之后,人心惶惶的,我夫君找了十个身轻力壮的家丁,个拿着棍棒,防止野狗偷袭,找了两顶轿子我就带着赵妈一起上路了。”

送子观音庙那天是庙会,路上的行人很多,大家成群结队的,路上无事一路安安全全的到了庙会,庙会上的人很多,我和夫君好不容易到了送子观音庙,烧香磕头,然后送上香火钱,接着老和尚那里一块红布递给我们,让我们挑娃娃,几百个娃娃放在那里,小娃娃各有千秋,我看看这个也喜欢,看看那个也舍不得放下,挑挑选选始终下不定决心。这时我忽然看见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小娃娃唇红齿白,笑颜如花,非常可爱,我忽然发现那个小娃娃朝我眨了眨眼睛,我大吃一惊,紧张的对我夫君说:“那、那个小娃娃朝我眨了一下眼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