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李氏家宴(1 / 2)

加入书签

是呀,为什么?总不能说因为他是唐太宗,她是如此地崇拜他。

子轩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来,“因为二公子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二公子定能解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二公子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

世民听她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十分震惊,她好像知道他们父子现在在干什么,她好像也知道他李世民心中那最宏伟的抱负。那是他心中最大的秘密,他不曾与任何人提起,父亲不知道、大哥四弟不知道,就连无垢也不知道。莫非这个杨子轩真的会算卦?他也许真的猜错了,这个杨子轩可能不是突厥的奸细,但她绝不是个一般人。

虽心中百转千回想了许多,但世民面上仍不露声色,“子轩姑娘既如此会算卦,不知算得自己是怎样的命?”

他还是不相信自己,子轩苦笑道:“子轩的命掌握在二公子手里,二公子可以放了突利,留下子轩。如果子轩算错了,二公子可以随时要子轩的命。”

“好。我同意放了突利,但你以后要一直呆在我身边,为我算卦。你若算得不准,我就要你的命!”世民想不管她是谁派来的奸细还是她就是一个世外高人,总之先把她控制在自己手里才是上策。如果她真是个世外高人,就要为已所用,若不能为已所用,定然不能留她在这个世上为别人所用。

“一言为定。”子轩对自己的历史知识相当有信心。

世民向李渊汇报后放了突利,但他只是说为了坐实王威、高君雅的罪名并未提及子轩的事,他想还是自己先观察着子轩再说,未免事事惊动父亲。

第二日,即大业十三年五月十七日,几千**兵呼啸而至,为了让晋阳百姓知道此事,李氏父子起初装作不知情,并不抵抗,让人看起来像是被**偷袭了一样。那**的一纵骑兵从北门冲入,见无人抵抗,怕中了埋伏,又从东门冲出,穿城而过,如入无人之境。顿时,全城的百姓都相信是王威和高君雅引来了突厥,李渊顺势很善解人意地将他二人杀了,赢得了更多的民心。

到了下午,突厥的兵却越来越多,经探子报大约几万人。李氏父子有些紧张起来,因不成想突厥竟来了这么多人。李渊先使了一着空城计——一边命人打开内城的所有城门,一边命人在内城暗中布防。见突厥人到了城下,不敢进城,李渊以为突厥人已经中计。

其实,这是突利的将计就计,突利来晋阳的几日已将城中有多少军队摸个八九不离十,知道李渊不过虚张声势而已。于是,令手下将军队分散开来,做出一副军纪不严的样子。李渊见有机可乘,便命部将王康达率一千余人潜行至外城北门处设伏,准备袭击对方的散兵。却被突利杀得大败,只有一百多人免强逃命回来。

是夜,李渊十分郁闷,与世民商议明日的作战计划。世民以为那突利在晋阳几天定是摸透了己方的虚实,建议将他解雁门之围的疑兵之计再用一次,与李渊详细说明了计划。李渊以为此计甚好。于是世民连夜带领部队,人马皆衔枚悄悄潜出城外,然后第二天早上再大张旗鼓地从另一个方向进城。

突利见一支为数不少的部队进城,以为隋朝的援军到了。如是几日,突利算着一批批援军的数量,只能怪自己时运不济,悻悻然撤了军。

早在大业十一年八九月间,隋炀帝杨广被突利的父亲始毕可汗兵围雁门,李世民献旗鼓疑兵之计给云定兴将军解雁门之围,就是让军队在白天多张旗帜,夜间则猛擂战鼓,制造大军源源不断的假象,最终吓走了突厥人,与如今这次的疑兵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始毕、突利父子竟都败于同一计策。可叹,可叹!

子轩在初见世民之时,便提及他解雁门之围的功绩,只是因为这是唐太宗早期最令人称道的一件事。只是她忘了,当年杨广解了雁门之围后便对此前许诺给将士们的官爵、封赏全部反悔,又怎么会单对李世民大加封赏呢?所以李世民的雁门之功应是他当了皇帝,至少是他爹当了皇帝之后才会有人提及。是以当时天下没有几人知道这件事,如若说有,不是李家自己人就是皇帝的人。因此,起初世民才会怀疑子轩是皇帝杨广派来的。

晋阳暂时是解围了,但让李渊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如果他挥师大兴,突厥人若趁势进犯,他必将腹背受敌,别说晋阳,整个太原郡都不见得保得住。此时,已从狱中出来的刘文静为他出了一个主意——与突厥结盟。

在此之前马邑的刘武周、朔方的梁师都、蒲城的郭子和都已先后归附了突厥,李渊着实不愿趟这趟混水,可形势如此,亦无可奈何。

于是李渊写了一封信给突利他爹始毕可汗,信上大概说,当今隋国丧乱,苍生困穷,若不救济,终为上天所责。我今大举义兵,欲安定天下,恢复与突厥和亲,如果能与我一同出兵南下,希望不要侵害百姓,金钱玉帛,皆为可汗所有;如果因为路途遥远不能南下,只愿和亲,也可坐享丰厚的财物,等等,云云。并命刘文静携此信亲自走一趟,只等回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