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二爷临门(1 / 2)

加入书签

九九重阳日,莫氏票号兑完了最后一分银子。

当日,整个西边市坊陷入一片混乱,京兆尹的衙役无法控制秩序,最终由皇帝亲军才将一场暴乱镇压下去。

翌日,御史台上书,状告向氏者挤满了京兆尹门外的长街,哭声震天,京兆尹不得不请京城守军协助,方才将人群驱散,整个京城进入了戒严状态。

龙椅上的皇帝大怒,京城百姓开口必谈莫氏票号倒闭一事。

这些有的是莫浅陆续从张嫂口中听说的,有些则是她坐在家中听门外邻居的议论得出的结论。

自那一日起张嫂便不再出行,只一心盯着她……就算不盯,她也跑不成,城门关闭,每日在家中都能听见几次士兵抓捕人的哭叫声,这京城似乎酝酿着一场巨大的暴风雨。

到此刻,即便她想自欺欺人的说白家不知道原主的身份,也不行了。

白家知道……而且,似乎是在保护她!

这个院子只有两三颗上十年的银杏树,前些日子张嫂拉着她打了不少白果,随着秋风凌冽,枯叶日日飘落。

扫帚过处,原本已是扫尽,一阵秋风吹过,又是数片枯叶从枝头跌落。

莫浅拿着扫帚有缓缓的扫着,自从来了这儿,不像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她的耐性倒是比往日好了许多,闲来无事,便是扫这满院子的落叶,也成了一件趣事。

不过,此刻她扫的有一搭没一搭的,方才送菜来的白婆子被张嫂拉进了厨房半晌没出来,两人也不知在窃窃私语些什么,因此,有意凑到厨房门口听壁脚。

实在不能埋怨她现在兴趣向三姑六婆转变,张嫂近些日子脸色就没好看过,每次有人送菜过来她都要跟来人窃窃私语半晌,偏偏莫浅问起,却是只字不提。近些日子白良姜也没过来了,她也不知道少年是出了什么事,还是白二夫人那件事闹大了。

“……的面子也没留,门都没让进。”莫浅将耳朵贴上门板,就听见白婆子的声音,“三少爷也不知从哪儿得了消息,跑去拦了王府的马车,领着几个小子把世子的马车砸了,又堵在王府门口让他们交人。老太爷气的够呛,今天一大早我刚出门便见到老太爷让人准备了车马,该是去王府赔礼了。”

莫浅闻言一惊,在她印象中封建王权的权力极大,白良姜竟然跑去砸了王府世子的马车又跑去堵门,不管伤没伤到人,下了人面子,这是结死仇了,即便白家名声在外,恐怕也讨不到好。

不过,那个什么瑞王府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扣住白二夫人不放?她压低呼吸只听门内动静。

恰好张嫂也问了这么一句,便听得白婆子道,“王府的下人守口如瓶,门口守备森严。据说二夫人被扣下之后,翌日瑞王邀了几个兄弟在家中饮宴,后来几位王爷匆匆离去便径直进了宫,却是有一位似乎没有离开。京中有传言,那位怕是被人害了,近日的戒严怕是与此事有关。”

“哪位?”张嫂低声问了一句。

白婆子没有说话,莫浅却是听得张嫂倒抽了一口凉气,便开始念叨阿弥陀佛。

莫浅本以为两人还要继续说下去,依旧将耳朵贴在门板上,却是不想,厨房门被人突然拉开,她一个踉跄,好险抓住了门槛才避免了狗抢食的悲剧。

看着白婆子和张嫂暗沉的面色,她尴尬的笑了笑,也不解释,捡起扫帚继续扫庭院中的落叶。

张嫂倒也没说什么,只将白婆子送出了门,待回转身来,又拿起了放在门脚边的针线篓。

莫浅如今身上的秋衣便是张嫂闲暇时一针一线缝来的,平日里,张嫂便是如此一边做衣服或是纳鞋底,一边与莫浅聊些京中的陈年旧事。

见张嫂坐下,莫浅胡乱的将落叶用铲子装了,便腆着脸搬了根小凳子在张嫂对面坐下,有些支吾的问道,“张嫂,我方才仿佛听见你们在说白二夫人。白家如今似乎有些麻烦?”

张嫂瞥了她一眼,又埋头缝起了衣裳,淡淡的道,“姑娘问这些做什么?”

自打重阳节那日后,张嫂对她就有些不冷不热,莫浅迟疑了一下,还是问道,“这事儿,是不是与我有关系?”

这次张嫂连头也不抬了,手上的针飞快的穿过布料,“姑娘想多了。”

这话,莫浅还真没办法接下去,张嫂只埋头做衣服,莫浅在小凳子上坐了一会儿,见张嫂依旧不声不响,她看着院子里又落下几片落叶,索性站起来,又去拿了扫帚过来,有一搭没一搭的扫着。

秋天的落叶是扫不尽的,那扇形的叶子跌落在地上,便被风卷起打着滚在院子里乱串,她拿着扫帚撵着那叶子一直绕到了屋子背后。

这一处,只是个小小的天井,房檐与围墙的距离不足一米,围墙旁也种了一颗树,树干弯弯的,分出许多的枝桠,便是个几岁的孩童也能轻易的攀爬上去,那高处的枝桠却是蔓出了墙头。

看见那颗树,莫浅停了下来,只站在原地愣神。

只有十两银子并一对玉镯傍身,整个京城她倒是搞清楚了两道城门的方向,余下的地方还是两眼一抹黑。

可白家如今的情形,显然不是久留之地。

“钱姑娘?”

莫浅正沉吟出去后该怎么办,却是被身后突然的声音惊醒过来,她回过头,张嫂站在夹道中央看着她,“你这是怎么了?”

莫浅伸手将被风吹乱的头发勾到耳后,这几日张嫂虽不怎么搭理她,却是将她盯的极紧,她眯了眯眼,笑道,“只是瞧着这棵树长得有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