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天才教育发展概况(1 / 2)
(一) 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新加坡天才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美国、中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都在积极开发和探索天才儿童的培养项目。为了寻求适合国情的天才教育发展模式,当时的教育部长郑永顺带领考察团赴国外学习,其考察结果更明确和坚定了他们对发展天才教育的认识和决心。通过学习国外经验、分析本国国情,考察团于1983年向教育部提交了天才教育的实施建议,发表了天才教育的概念报告。这份报告为后来天才教育计划(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简称gep)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目标指向,并描述了行动的建议,讨论了计划实施中学生鉴定过程和教师选拔程序等问题,指出天才教育计划是一项充实计划而非加速计划。同年5月,天才教育特别委员会(现更名为天才教育处)正式成立。作为新加坡天才教育的最高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天才教育计划选拔符合培养条件的学生和具备任教资格的教师、开展教师培训、开发和研习新的课程资源以及负责计划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等工作。此外,研究组成员还需接受来自美国天才教育领域专家的专业培训,并聘请专家一同合作研究,以便为参与计划的试点学校提供更为科学的政策指导和专业的咨询服务。
1984年,新加坡天才教育计划正式实施,该计划是新加坡发展天才教育的核心工程,也是1971起建立的新教育系统的理念和目标的延续,即为每个学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优质教育,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调整和安排学习活动,社会、学校和家长要敢于承认、善于发现和重视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最终实现学校毕业生知识水平、劳动者整体教育层次的提升。天才教育计划继承了这一理念并集中关注资质聪慧儿童的发展,要求政府和社会要为促进天才儿童的个体成长、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更高质量的专门教育。
1984年,计划首先在两所小学(莱佛士女子小学、罗塞斯小学)和两所中学(莱佛士女子学校初中部、莱佛士学院)展开天才教育的试点工作。1985年至2001年继莱佛士女子小学和罗塞斯小学后又有六所小学(按先后次序分别是:英华学校小学部、南阳小学、道南学校、亨利公园小学、公教中学小学部、希尔达小学和南华小学)加入了新加坡天才教育计划的试点工程,成为gep初等教育中心的一员。同时,五所中学(英华私立学校、德明政府中学、华侨中学、南洋女子高中和维多利亚学校)也充实了gep中等教育阶段的发展队伍。至2001年,已经发展了9所小学和7所中学加入gep中心。
2004年华侨中学、莱佛士女子学校和莱佛士学院开始向中学1—3年级的学生提供天才教育的整合课程(integrated programmes,简称ip),英华私立学校以及南阳女子高中也向中学生提供了整合课程的选择权。选择整合课程的gep学生将被安排在一个特别班级中,在那里他们的学习需要会通过ip学校提供的为期六年的校本天才教育(school based gifted education,简称sbge)得到满足。整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都是由学校参考教育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的,并在莱佛士女子学校、莱佛士学院的a级考试以及英华中学的国际高中毕业考试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此后,多所学校开始或继续为中学阶段高能力的学习者提供综合课程的培养计划(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其间,小学仍有9个gep中心,但由于许多学生在中学一年级开始就进入ip学校学习,因此中学阶段的gep在2008年逐渐被淘汰。伴随中等教育阶段天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根本变化,实施校本天才教育(sbge)的ip学校在开发最适合天才学生的课程方面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有更多的天才学生被整合课程学校所吸引,因为它可以不受剑桥普通水平的限制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础广泛的教育。但天才教育处仍继续为这些学校提供咨询服务,并依据基本标准对sbge课程进行评估,以确保为天才儿童提供各种适当和具有挑战性的课程教学。自2008年开始,9所gep学校还推进了gep学生与非gep学生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共同学习、工作和游戏的平台(冯艳艳,2009, p.10)。
此外,除了重视培养学业成绩突出的天才学生,新加坡还为艺术、音乐等方面的超常儿童提供了aep、mep等专门计划(罗震雷,1998)。
(二) 天才教育计划的理念和目标
天才教育计划除了继续秉持教育系统所提倡的“依据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其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资源,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之外,更集中关注天才儿童的培养,对智力和情感方面都超出普通学生的天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资质聪慧的儿童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天赋才能和后天的发展机遇,得到最好的发展。总结新加坡天才教育计划的教育理念,计划的实施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教育因素的考虑。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资质是有差别的,天才儿童比普通儿童在学业成就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智力水平、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动机和对学习任务的持久专注力。新加坡政府也认同这一观点,认为学生的天赋秉性不同,如果给予同样水平的教育或要求全体学生同步发展,以单一的教育模式和培养计划去迎合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很可能导致天才学生在认知上的饥饿和情感上的厌倦与孤独。因此,单纯追求教育资源在数量分配上的绝对平等绝非真正的教育公平,只有给予学习者与其能力相当、需要相符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兼顾起公平和质量的双重目标,才是教育公平的真实体现。
二是基于社会政治因素的考虑。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小国,人才被视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人才的培养关键是靠教育。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新政府就确立了教育适应工业化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指导思想。因此在新加坡,教育的社会和经济功能更为突出。同时,教育也随着经济发展的转折进行适当规模的改革。1980年代后,新加坡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政府和社会开始认识到实施天才教育的必要性,坚信增加对天才儿童的教育投入将会收获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回报。
基于以上原因,新加坡政府推出天才教育计划,并根据天才儿童的资质特点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1.培养天才儿童高水平的思维能力;2.培养天才儿童高水平的创造能力;3.发展天才儿童自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4.促进天才儿童自我观念和抱负水平的发展;5.培养天才儿童形成强烈的社会意识以及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责任感;6.促进天才儿童领导力和道德观的发展(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从这些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gep不仅关注天才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样重视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培养。
(三) 具体方法——基于“天才”概念的培养对象分析
理解“天才”或“资优”概念的真实内涵是开展天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前提。但事实上,纵观天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不同时代、国家、社会和地域文化对“天才”的界定并不存在着统一的认知,因此针对这一概念理解所展开的甄别、选拔和培养工作也各具特色,没有统一标准。
1 “天才”儿童的界定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资质是有差别的,但关于“天才”或“资优”概念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基于概念理解上的识别系统的差异。一般来说,对“天才”概念的理解除了依据科学的研究发现,还会受国家的教育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影响。新加坡教育学者利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本国的具体实际,认为天才儿童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超出常人的天赋和才能:1)综合智能(general intellectual ability);2)特定的学术能力(specific academic aptitude);3)创造性思维能力(creative or productive thinking);4)领导能力(leadership ability);5)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方面的能力(ability in the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6)动作技巧能力(psychomotor ability)。此外,学者还对天才儿童的“情感发展”(emotional development)方面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发现:天才儿童的情感发展比普通儿童快,而且情绪稳定性强,而在人格发展方面,他们则与普通儿童没有明显差别(董俊峰,2000)。
天才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通常表现出鲜明的智力特征和个性特征。例如:1)天才学生在智力分数上高于普通学生,且智力年龄也大于其实际年龄;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喜欢以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具有良好的记忆力,能够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和记住所学对象,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持久的记忆;学习的迁移能力强,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爱好挑战,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约定俗成的规则。2)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打破陈规,用新的视角和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爱好广泛,知识面广,面对新鲜事物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较强的学习动机,喜欢从事富有创新和挑战的任务活动,并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充满自信。3)天才儿童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之普通儿童更加持久,不易受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干扰,具有高度的自制能力(马健生,2008, pp.451—452)。
由此可见,随着天才教育的发展,“天才”概念的定义也不断地丰富和全面。在新加坡,“天才”已不仅是智力分数高于某一数值或擅长于某一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的代名词,同时也是情感丰富、富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公益心的民主国家的公民。
2 天才的甄别和选拔
新加坡天才教育计划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学业成绩方面突出的天才儿童,针对其他方面(如音乐、表演、艺术、运动技能等)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新加坡政府另外推出了aep、mep等专门教育计划(罗震雷,1998)。这里我们主要以gep为例了解新加坡天才儿童的选拔情况。
gep的学生选拔程序十分严格,成绩测试是选拔天才儿童的主要方法,即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试卷测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考试分别在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进行。每年8月中旬举行三年级天才儿童的初步甄选,所有三年级的学生都有资格参加,但只有名列前茅的5%可以进入“入选考试”(selection test)。入选考试在10月份进行,测试内容除了初试中数学能力和英语能力外还增加了综合能力(general ability test)的考察。11月份,根据测试结果,前1%的儿童会被选入天才教育计划。对于在三年级错过甄选机会的学生来说,只要其平时成绩优异且毕业考试中有三门以上成绩得a就可以获得gep初中阶段入学考试的资格,比例一般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到5%(杨艳,2007)。初中阶段的选拔考试同样分为筛选考试和入选考试两轮,并在初试后对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智力测试,从中甄别出具有专门才能的学生并送入中学的天才学校。然而这种做法在2003年起开始停用,因为新设立的ip学校以及数学、科学的专门学校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更多加入gep的机会,而以全国性成绩测试为标准的gep初中选拔考试不再是进入天才教育的唯一途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