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爱尔兰奥马爆炸现场的第30人(第11宗灵异事件)(1 / 2)
库尔斯克号沉到108米深的海底,沉没点离谢维尔摩尔斯克约135千米,地理位置是北纬69°40\',东经37°35\';据称,潜艇演习时没有携带核弹头。
虽然俄罗斯曾请求英国和挪威这两个北约国家来帮忙营救库尔斯克号,但艇内所有水手和军官仍全部死亡。后来的研究发现艇内大多数人死于爆炸后数分钟内,但一些人在船尾还幸存了三天左右。许多国家和非官方机构曾经提出帮助,但均被俄罗斯拒绝了。最后一支荷兰营救队打捞了库尔斯克号。逝世118人中的115人的遗体被发现,被葬在俄罗斯。
那引起库尔斯克号爆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是鱼雷的氢氧燃料发生爆炸,但也有人认为是暴风型鱼雷爆炸。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鱼雷爆炸后本来可以把危害阻止在艏部,但是一部气浪通过空调管道影响到了第三区段甚至是第四区段,司令塔里的人也因此受到冲击,从而没能采取立即上浮等措施也是重要原因。另外自动求救浮标也失灵没有释放。
关于库尔斯克号的爆炸事件,一直有诸多的猜想,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曾经就对这宗事件,做了一个专题的纪录片。根据这纪录片,我们得知有两个重要的人物:特拉斯科特爵士和加季耶夫。
特拉斯科特爵士:英国政府的俄罗斯事务顾问,他和俄罗斯及西方世界的高层都有联系,妻子也是俄罗斯人。当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发生后,他第一时间预言,俄罗斯是不可能将该宗爆炸事件公诸于众的,即便是公诸于众,也只是官面文章。所以事发后,他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参与了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的全称调查,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有关库尔斯克号的记录报道的素材,就是采用了特拉斯科特爵士的调查内容。事实证明,特拉斯科特爵士的独立调查远比俄罗斯的官方报道更为详实可靠。
加季耶夫:是特拉斯科特爵士在调查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中,认为他是“始作俑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在于加季耶夫来自俄罗斯伊.斯.兰.教地区(编者按:这个问题就不能细说啦,希望大家能明白这是怎么一个情况。如果不能理解,请查阅一下百度。)且他又能自由进出鱼雷舱。在库尔斯克号发生爆炸前夕,加季耶夫就主动提出前往鱼雷舱,做监控鱼雷电池的监控工作。鱼雷舱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怎么来形容呢......举个例子吧,大热天里,你在一狭小不通风的仓库里检验“热得快”是否能制热。鱼雷舱是船员们最不愿意去的一个地方,闷热难当以外,最为关键的是那嘈杂的声音。一般这种在鱼雷舱里做鱼雷电池的监控工作,需要半小时就要换岗,否则不是被闷热中暑,就是噪音呕吐。加季耶夫的主动申请想必让其他船员们暗自窃喜。但殊不知,也正因为如此,鱼雷舱出事故了,库尔斯克号的灾难就是从鱼雷舱开始的......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应该清楚了,特拉斯科特爵士对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的定性为:人为和一些特殊未知的原因。人为显然是由加季耶夫所为。如果这份调查报告仅仅写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多多少少有点草率。因为很多人都会有同样一个质疑:作为一艘世界级的舰艇,即便是身中几枚鱼雷都不一定能炸毁,更何况仅仅是在鱼雷舱处引爆呢?至于特殊未知的原因......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有关“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的纪录片拍摄到这里,就牵强附会的注明了库尔斯克号在爆炸前已经被美国潜艇孟菲斯号给撞击过了。原文是这么注解的:“俄罗斯海军声称它(库尔斯克号)曾和外国潜艇发生相撞。事发当日的巴伦支海上并非只有北方舰队(军事训练的舰队,库尔斯克号就位于北方舰队之中),至少还有2艘北约潜艇在监视俄罗斯的演习。接着,俄罗斯海军公开了一张美国潜艇孟斐斯号的卫星照片,它正停在挪威的军港内,拍摄时间是库尔斯克号沉没后7天。俄罗斯认为,照片足以证明这艘美国潜艇曾经受创。在公布的图像资料中,库尔斯克号侧面似乎有一道巨大的切口。他们坚称那就是碰撞的证据,罪魁祸首不是孟斐斯号就是其他潜艇,也许是英国潜艇。”
论述到这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就非常简单粗暴的认为:库尔斯克号先是遭受到了撞击,然后又是鱼雷舱的爆炸,这两次致命的打击彻底摧毁了库尔斯克号。
有关库尔斯克号是否被撞击,本就是俄罗斯的一面之词,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这个信息,显然是“牵强附会”的。问题来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为何不再继续采用特拉斯科特爵士的那段有关“特殊未知的原因”呢?非得用上一个存有争议的“理由”?因为,特拉斯科特爵士所描述的那个“特殊未知的原因”其实是一宗灵异事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