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1 / 2)
因为要继续往南走,也不想再打扰徐家三人,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北山定和水佳玲就起了,结果徐子青妇妇二人起得更早连早点都帮她们准备好了。
还好红花和小东子二人也起得很早也有在旁边帮衬一点,否则北山定真的觉得太不好意思了,吃过早点谢过热情的徐子青妇妇之后北山定四人又继续往南走了。
坐在马车里北山定还是忍不住提笔写下了这件事,无论是去哪里,北山定都有随身写笔记的习惯,比如第一次北上就写了有五本,被她命名为《北上见闻录》,全部装订好存放在御书房的。
后来行军打仗更是写了十二本,命名为《行军摘要》,除了所见所闻之外,也有许多她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更有不少大事经过的细节记录,也都进行了整理和装订,现在也存放在御书房。
除了外出以外呆在宫中处理政务她也会时不时写一点处理政务心得,算是为子孙留下一笔无价的财富,但不多,目前为止才写了三本,命名为《理政要点》,以后可能还会增加基本。
这次出来她和以前一样也要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徐厚一家的淳朴和热情都让她难忘,更难得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普及,女女成婚乃至男男成婚都已经被大众所接受。
当然最大的基础和前提是育儿果,因为古代养儿防老的思想是无法改变的,养老这一块就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国家也是负责不了,不是她不想,而是没这个经济条件。
所以女女成婚等之所以能这么快被大众所接受并习以为常主要还是得益于她那个师祖啊,果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惜师祖以后是不会再轻易出手了,希望她曾祖和曾祖母能帮衬一点。
北山定不喜欢欠人什么,但如果拿出钱财酬谢徐厚一家徐厚老人家肯定会生气并觉得她们不尊重他,因为他借宿给她们并非为了钱财,就是好心而已。
所以临走她只是谢了又谢并未提及钱财,不过并不代表就这样了,北山定记下之后,如果以后有事能帮她肯定是要帮上一帮的。
北山定和水佳玲决定继续南下到青州然后就过海去台州,台州虽然是她最初的辖地之一,但这么多年她都从来没亲自去过台州,也不知道这里的台州是不是和台湾一样大,两岸的距离是不是也一样。
和这边高兴悠闲相比,宝宝那边就显得有些紧张了,虽然近几年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还是有许多政事需要处理,除了日常政务以外,还有不少其他事也需要处理。
比如马上就到端午佳节了,根据惯例需要在宫中举行宴会,而且官员是可以带家属参加的,还必须邀请在京城的所有有爵位者,这件事从宝宝接手不久就开始准备的。
好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明天就是五月五日了,也不知道父母走到了哪里,是不是吃的好住的好,有没有想她们三个。
宝宝在御书房处理政务一直到很晚才出来,一出来就看到一轮不圆但却很明的月亮,忍不住驻足多看了几眼,一边欣赏月亮一边往东宫走,还真是别有一番风景。
一路上也看到不少宫人还在为宴会忙前忙后,再想想今天看到的账本,为这个宴会上花的钱,宝宝想起了很久以前的想法,那时候她还在学思房学习,而且正在学前朝的历史。
前朝无论大小节日都会举行宴会,宴会还分很多种,而她父皇打下大平登基后只留了国宴和庆功宴两种宴会,而且一年只有端午、中秋和除夕三次宴会,其他节日都不举办宴会,就连家宴这种小型宴会也没有。
因为她父皇说我们家的人天天都在一起吃晚饭还要家宴干什么?又不是他们前朝十天半个月都不在一起吃顿饭的,而且她们家人丁单薄,还真用不上。
无论大小节日父皇和母后最多也就邀请大伯父一家来吃个饭,并非宴席那么正规,食材也就多加了三个人的份量而已,对于有功之臣父皇则会办庆功宴,庆功宴比国宴小很多。
为此当初她还觉得父皇太过小气,国宴一年才三次,庆功宴还必须是有重大功劳才可以举办,觉得没有前朝来的气派,如今想来还真不是一般的幼稚,父皇才是真正深谋远虑之人啊。
宝宝刚进东宫明燕便上来汇报两个妹妹晚上做了什么,得知两人都乖乖的呆在房间看书而且也已经睡下,宝宝很是欣慰,除了最开始那几天世安有些闹之外,后面都还好。
虽然每天三姐妹都会一起吃晚饭,但大部分时间还都是各自过各自的,加上宝宝现在又忙着处理政事,所以隔两个时辰下面的人就会汇报一次两个妹妹的在做什么。
一旦有异常或者不妥她也好第一时间知道并前去处理。今日的国事家事也算是处理完毕告一段落,宝宝也总算可以好好洗个澡好好睡一觉了。
可有时候计划永远没有变化来得快,宝宝刚洗完澡出来就看到明燕一脸担忧的等在外面,“说吧什么事”宝宝一边走一边询问道。
“启禀殿下有一名男子自称是皇上臣子现在宫外要求求见当今圣上,这是凭证”明燕说完递上一块玉质的牌子,玉上面刻得有字,而且玉质也不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