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2 / 2)

加入书签

“正所谓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康熙听到这话,忍不住就瞪了眼睛,照汤斌的说法,朝廷收取赋税,这是要民心溃散的道理吗?这样说来,大清国的统治也就完了!

康熙刚忍不住要踏进殿中跟汤斌讲道理,却听见里头胤礽道:“均,也须各得其分;安,也须上下皆安。何况,若以财力聚集起来的民心,又有什么用?拉拢民心,或者财力必不可少,但也并非仅仅只有财力。何况,朝廷有了钱,可以更多的替百姓做事,也不能一概而论,说财聚必定民散。汤斌师傅之言,总是偏颇了些。”

胤礽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只是到底还是浅显了些,可见还需要历练。康熙听了暗自点头,可他对于汤斌的不满却一分也没有减少。

不等里头汤斌再说话,康熙一脚就踏进殿中,他甫一进殿,殿中众人忙都起身迎驾,胤礽也赶忙起身离座给康熙行礼。

康熙坐定后,指着汤斌对胤礽道:“胤礽,你问问他,今日讲这财聚民散是何意?是在影射朕之江山要垮台了吗?”

康熙这话一出,汤耿达三人皆跪地,磕头请罪,口称不敢。

胤礽一听这话,心里却也来不及深想,一瞧康熙满面怒容,便也不敢强词辩驳,答了一声是,转头就问汤斌道:“汤斌,皇阿玛着我问你,今日讲这财聚民散是何意?是在影射朕之江山要垮台了吗?”

时值深秋交冬,汤斌却已觉得自己身处数九寒冬之中,全身都冰凉彻骨,他伏地答道:“臣不敢。臣只是在给皇太子讲课,今日正巧讲到这句话了。”

康熙怒道:“此为分疆裂国时之语。若海内一统,正值太平盛世,民散将何以安之?”

汤斌虽伏地口称不敢,却丝毫未改他的耿直脾性,就像没听见康熙正在生气一样,他仍旧认真诚恳的做了回答:“秦、隋两朝,皆是一统而后民散。财力聚在朝中,百姓不得用,民不聊生,一统而未满五十年既亡国。由此可见,一统而民散,祸犹胜于裂国之时。”

康熙听罢乃是大怒,一时之间却又找不出反驳汤斌的话来,相反,却觉得汤斌的话尚且有几分道理,可他之怒,却在于汤斌敢于对他公然的抗辩。

康熙深深看了汤斌一眼,旋即拂袖而去。

倒是剩下师生四人,汤耿达三人跪在不敢起,胤礽却望着康熙的背影若有所思。

康熙每回来懋勤殿抽查课业,从未有此怒容出现,都是极为和颜悦色的模样。怎么今日一来,就如此诘问汤斌呢?往日比今天这样更加敏感的题解也不是没有过的,也从未见康熙生气过啊。

胤礽百思而不得解,也没有继续思考,而是起身过去将汤耿达三人扶起来,笑道:“三位师傅若还能继续的话,咱们就继续吧。”

毕竟康熙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下达,不过是突然出现发了一场脾气而已,三人也不能说就此受了惊吓就不教书了,于是汤斌收拾心情后,便继续开始授课了。

等散学之后,胤礽回毓庆宫的路上就问德柱:“皇阿玛来了,你怎么不进来通报一声?”

德柱答道:“奴才是想进去通报来着。可是皇上没让奴才进去通报,奴才只得跟梁总管站在一处。皇上是在外头听了好一会儿才进去的。”

胤礽又问道:“皇阿玛来时,神情如何?”

德柱想了想,才道:“皇上来的时候,沉着脸,似乎是很生气的样子。”

胤礽点点头,心想,看来,康熙当是在外头因什么事而生气,而后来了懋勤殿后,就被汤斌的那些话触怒了。只是尚且还无法推断,康熙究竟是迁怒于汤斌,还是因汤斌之话而越发着恼。

回到毓庆宫后,胤礽接到了索额图的密信。密信中写得很清楚,余国柱上疏攻讦汤斌,皇上指斥余国柱谤讪汤斌。但在密信中,索额图还将余国柱疏中内容抄录了一遍。索额图还在信中说,望太子早作准备,倘或汤斌事发,授课一事即会罢免。此事牵涉党争,请太子保全自身,不要被牵连其中。

胤礽看信后一言不发,眼中却有寒意闪烁,明珠到底还是出手了。即使康熙斥余国柱是谤讪汤斌,但就康熙今日的态度来看,恐怕他对汤斌也没有好印象了。

由此可见,汤斌恐真的是在劫难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