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1 / 2)

加入书签

“哎呀,钦差大人,您久等了!”好像是达成共识一样,所有被邀请的人都比约定好的时间早了一炷香,来到了陈州最豪华的酒楼——醉湘楼。之所以这里在如此旱灾下还没有关门大吉,完全是因为这酒楼的老板是陈州首富马吉祥,他家的商铺遍布全国各地,如果不是因为祖籍在这里,他也不会蜗居在小小的陈州。而他雄厚的经济实力、庞大的家业也使他成为了这陈州富商的领头人物。

“还好,各位老板倒是很给小弟面子,都早到了!小弟还以为没几个人会来呢?”嘴角挂着微笑,庞昱说话的语气很是客气,甚至主动将自己的身份拉低了一档,让人完全想不到他原本在开封是有多么的张扬自傲。可就算面对的情形让他不得不如此,身为庞家子弟的庞昱内里的傲骨还是没有变,说话间带着些锋芒。不过,这话对这些混迹商场大半辈子的老油条来说,都不算是事儿,因为更难听的话他们也听过。

“这钦差大人就严重了!您是代表朝廷的人,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怎么能不给您面子啊?”这时候第二个进来的钱良本说话了,恭敬的回答听着是在为庞昱周旋,可这一下子就将庞昱的身份与大户们的身份给对立了。官与民,历来就是两个阶级,一个是统治者,一个是被统治者,除非两者的利益能合到一处,不然肯定会有一方受到压迫,而那被压迫的,大部分都是百姓。

“钱老板这话说的太过了!小弟虽然是钦差,但这次宴请各位并没有穿官服呀!对了,忘记自报家门,小弟开封人士,姓庞名昱,刚过十八。众位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叫我一声庞老弟!”瞧着这个钱良本第一句话就把自己和这些大户们分开,庞昱心里有些不乐意了。这个宴会是自己做东道,我还没说它是什么性质的呢!你就给我定性了!这不是瞧不上我庞昱么?

“庞昱?……冒昧的问一句,庞少爷和开封府的庞太师是什么关系啊?”说是让叫庞老弟,可是在座的谁敢管一个钦差叫老弟啊?而且听到这熟悉的姓氏,再联想到开封最有权势的府邸,在座的心里就有了个底儿。但也有不敢确定的,比如在大户里面比较谨小慎微的经营古董的冯才政老板,就将问题问出了口。

“哈哈,庞太师正是家父。小弟不才,在家父的帮助下领了个缺,出来历练,还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给小弟几分薄面,多多包容则个。”庞昱话里面谦虚的紧,面上的微笑也真诚的紧,可这话外音么?在场的都听懂了,也都听清了。那就是小爷我这次是出来历练的,背后站的可是庞太师,如果你们实相的话趁早和小爷一起合作,不实相的话,你们在全国的生意,别说庞家不给你面子!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庞少爷身为钦差都这么礼贤下士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当然会多多配合了!”钱良本这话再次点出了两方身份的差距,当然也加重了大户们心中的不舒服之感。谁都知道庞家的威势一般人比不了,可这明晃晃的说出来就有些打脸了!在座的虽然家世无法与庞家相比,但在各自的领域,好歹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如此最好,小弟也会多多感谢各位的。而且,小弟此次来也不是空手而来,请各位帮忙自然也会带相应分量的东西!”最初庞昱还未走的时候,庞家就对这陈州的情况已经掌握了部分,联想到无论如何都避不开当地的商户,爱儿成痴的庞太师庞老爹就凭借自己的权力特意的准备了十几份的茶引、盐引,为的就是能让庞昱在陈州如鱼得水、不受任何束缚。而在这见面的关头,如果不是柳长兴翻找行李,估计这些比黄金价值还高的纸片,依旧会锁在装衣服的箱子里。

“庞少爷,这、这也太大手笔了!我、我们受之有愧啊!”看着盒子里那几张薄薄的纸,在场的人都变了脸色。那可不是一般地方给的凭证,而是从开封发出来的,那上面允许经营的范围也不局限于一州一县,而是全国通用!这就代表了,只要拥有这么一张,在全国的各个地方,你都可以卖茶或者盐,这两者,哪一种都是让人望眼欲穿的暴利行业!

“诶?这是什么话!各位老哥帮小弟在陈州赈灾,小弟又怎么能不有所回报呢?说实话,这些东西吧,各位老哥估计也看不上眼,毕竟你们都是家大业大的人物!但我估计,还有一样,你们应该会比较喜欢!”说着,庞昱示意听竹拿了一本书出来,这是陈州当地的州志,可以说是能够向后代流传不知多少年的东西。如果在这上面轻轻的写上那么一笔,记载了相应的功绩,那绝对可以说是万古流芳。而它上面放着一张纸,正是对这些大户们帮助官府赈灾的表彰。

“只要各位大哥帮小弟度过陈州这次旱灾,并且帮助陈州重新兴旺起来,那各位的名字,肯定都会出现在这本薄薄的本子上!而且,根据各位在此次出力的大小,小弟我还会上报官家,到时候论功行赏,名利二字,肯定是少不了各位的!”

将纸递给在座的诸位,庞昱看着这些人脸上惊讶的表情微微有些得意。但他没有忘记,之前白玉堂在粮仓废墟中和他说过的“借刀杀人”四字。谁要让自己做刀?杀的又是谁?在觥筹交错之间,庞昱有些疑惑。但可以肯定的,一直在强调官民地位的那个钱良本,对自己并不是很满意。

“庞少爷,您真是太有诚意了!”为首的马吉祥将纸张恭敬的还给庞昱,嘴角带着商人得利的微笑。“您拿出这么大的诚意,我们再不帮忙,就真的有些说不过去了!”捏着嘴角的两撇胡子,他笑的很是开怀。

对于他这陈州首富来说,有没有哪些茶引、盐引什么的,没什么大的区别,无非是每日的进账多一点少一点罢了。可是提到州志的事儿,那就说到他的心坎里了!马吉祥有一个孙子,从小就聪明伶俐,三岁会背《论语》、五岁通读《史记》,这样的人才不去考科举,简直就是浪费!可自秦朝开始,中原就有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到了宋代,虽然在科举上放宽了条件,但对于普通的商家也是禁止的,只有对“奇才异行者”才会破格录取。但他哪里知道自家孙子会不会属于那一类人呢?有了州志证明自家是个为国为民的商家,估计孙子的科举路应该会顺畅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