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冠军伯符不敢求(1 / 2)

加入书签

卫将军名字里带一个卫字,顾名思义,此职通常负责的是京城的禁卫工作,前汉时,京城的南北两军就由担任此职之人总领;於重号将军里边,次於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在前、左、右、后四将军之上。现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两职空置,李傕的大司马显已做不得数,如此,也就是说得被封为此职以后,孙策目前在整个大汉军界的地位,已是仅在名义上为全国军事最高长官的太尉杨彪、以及实际权力已是全国军事第一人的荀贞之下,而犹在前将军公孙瓒、左将军袁术、右将军袁绍这三个得过正式诏拜、於今最具影响力的割据诸侯之上。

却是说了,刘备他们议论的时候不是说,小道消息传言将会封拜孙策征南将军么?怎么变成了卫将军?要知,四征、四镇将军而下虽因海内动荡已久之故,地位日渐重要,然亦尚未列入重号将军之列,严格来讲仍然是杂号将军,那么忽然从征南将军这样的小道消息,变成即使在重号将军中也是较为靠前的卫将军,差距实在太大,缘故何在?是不是那小道消息太过离谱?倒也不是。前所传言之拜孙策为征南将军,正所谓空穴来风,非是无因。

此前朝廷议功时,的确是有人建议以征南将军授任孙策,可是因为荀贞的一道上表而改变了。

荀贞这道上表是在听说曹操走后当天上到朝中的。

表中,连带初平元年的讨董之功,荀贞也给曹操算上了,加上这回的勤王之功,荀贞对他是大力称赞,赞许他是汉家之忠臣,认为非重赏不足以酬其功,建议朝廷封拜他为后将军。

一则,曹操讨董的功和这次勤王的功是实打实的;二则,曹操这些年打的仗不少,知兵之名颇为远扬,且其现有地盘、有兵马,亦是一个有实力的诸侯,於此动荡之际,朝廷当然是希望能够得到曹操的助力;三则,有丁冲和与曹氏有旧的一些朝臣的推动,最终,荀贞的这道上表得到了通过,并且朝廷给曹操的诏拜也已经颁下,前去太原郡传旨的天使已出发在路上。

既然曹操已为后将军,此回勤王,孙策的功劳明显比曹操大,那么再以征南将军封拜於他,显然就不太合适,於是,原定给孙策的征南将军之封就一下上了几个台阶,变成了卫将军。

——至於为何荀贞会建议朝廷封拜曹操为后将军,他上表中所言的那些,自然不是他提出这个建议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为了挑拨袁绍和曹操的关系。

诏书下到,孙策觐见过刘协,谢恩罢了,又去见荀贞,向荀贞表示感激之意。

时近午时,荀贞设宴为他庆贺,喝到入夜,孙策乃才还回本营。

程普、黄盖等此番随他勤王的诸将,早也置下了丰盛的酒馔,孙策少不了再饮一回。

酒到半酣,程普举杯又庆,说道:“明公今被朝廷拜为卫将军,封为武功侯,可谓光宗耀祖也,先主泉下有知,必然也是欣慰。”

黄盖笑道:“明公今以弱冠之龄而得拜卫将军、封武功侯,简直是罕见的殊荣!观之以过往,只怕唯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才能相比!”

孙策酒量不错,尚未饮醉,他也很开心,不过仍是谦虚回答,说道:“我何敢与冠军侯相比!冠军侯犁庭扫穴,封狼居胥,所立者,盖世之功也;策只不过是从随镇东,侥幸立下了些微的功劳罢了,断不敢与冠军侯比矣。”

黄盖笑道:“冠军侯功固显著,然何及再兴汉室?如今汉室凌迟,朝廷衰微,明公只要能与镇东齐心协力,再次中兴汉室,到时候,那便是封狼居胥之功,亦不如明公矣!”

程普、黄盖的话,不是违心阿谀,他们的确是既佩服、又喜爱孙策。

都道虎父无犬子,然而真正如孙策这样,二十来岁继任其父之位、之权,非但不坠其父在世时的声威,且还能发扬光大者,事实上又能有几个?

是夜饮酒,众人直到夜半,方才尽兴而散。

如郡县之吏,百石以下的吏员,可以由长吏自辟,但百石以上吏,是为“命卿”,必须得朝廷才能任免,次日,孙策刚交代过他的主簿,令叫给朝中上表,请求朝廷批准同意他所辟除的“卫将军长史”、“卫将军司马”等人选,数骑来到他的营外求见。

召之入见,是荀贞找他见面。

孙策便赶忙去到荀贞营中。

入进议事帐,戏志才、郭嘉等俱在,好像是在商议什么事情,见他来到,诸人暂把话头停下。

孙策下拜行礼,荀贞请他起身。

待其入席坐定,荀贞说道:“伯符,找你来,是有一件事与你商量。“

孙策恭谨说道:“公有何吩咐?敬请示策。”

“就在你来前,我与元常见了一面。”

孙策说道:“钟侍郎来了么?”

“他忙得很,没能多留,只过来与我见了一见,伯符,你应能猜出他来见我是为何事吧?”

孙策略作思索,已有答案,说道:“可是为请圣上移驾颍川此事有了眉目?”

荀贞想请刘协迁都到颍川这件事,孙策身为荀贞重要的盟友,当然是知晓的,并及荀贞与钟繇上次见面,请钟繇去试探刘协的意思等等这些事,孙策也知。

“不错,正是为的此事。”

闻得荀贞此话,孙策遂问道:“不知圣上对此是何态度?”

“圣上已被元常说动,不过还未作出最后的决定,说要再听一听太尉杨公等人的意见。”

孙策略皱眉头,说道:“策闻公说过,公卿大臣里边,可能杨公会最反对迁都颍川,现下圣上要听听杨公等的意见,明公,若杨公果然反对,那迁都这事儿是不是就有点难办了?”

“子美方才与元常一起来的,子美试过了司徒赵公、司空张公等的态度,赵公并不反对,张公未置可否,然料之,应也不会反对;就在昨天,我以叙乡谊为由,请与太仆韩公见了一面,问了下他对迁都的意见,韩公对此非常赞成。眼下来看,还是太尉杨公,唯有他可能会成为迁都颍川的最大阻力。不过,亦无妨也。我与志才、奉孝等议出了一条对策。”

“敢问公,是何对策?”

荀贞说道:“对策就是,咱们集中力量说服圣上,只要能让圣上完全明白到迁都颍川的好处,从而心意定下,则再加上赵公、韩公等的支持,那便是杨公再做反对,亦无用也。”

“公此策高明,却不知策能够做些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