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自作自受因果还(1 / 2)

加入书签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是余容度对于张如晦的原话,其实也是对于道教的一个观点。中国几千年来,从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东传之后,佛道儒三家虽然偶有争端,但却从来没有多大的伤害,即便是历史上那三次声势浩大的武帝灭佛,也不过是僧俗之间的矛盾,却也大多跟道教没有什么仇恨。

历朝历代也躲在佛道之间摇摆,但却之后北宋末年宋徽宗时候的明确把道教确立为国教,并且还设置了各级的管辖机构。这还不算完,还有继续打压佛门,崇道抑佛。

中国很少有宗教战争,而在没有宗教战争的历史中,这一段的历史反而显得尤为突出。具体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现状,但历史上明确的记载下了这一幕幕。

林灵素上书徽宗赵佶,“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为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对于这个徽宗称呼为“聪明神仙”的林灵素,徽宗自然是信任有嘉,遂于去年,也就是宣和元年正月下诏,改佛为道,易服饰,称姓氏,左右街道录院改为道德院,僧侣也改为道德之士,改女尼为女德,女冠为女道。

更为重要的是把佛门的管辖权也下放到了道教的手中,尽管咱们看《水浒传》的时候大相国寺那般牛气,但也只是小说之言而已。

这或者是跟林灵素小的时候曾经当过一位僧侣的沙弥童子,因为饮酒被僧侣鞭笞过有关,又或者跟后来《宋史》中记载的“往来淮泗间,丐食僧寺,僧寺苦之”有关,但总之佛道两家的间隙却是深深的种下了。

皇城使张如晦自然是林灵素的铁杆心腹,不然也不会把这一枚九转龙虎大还金丹交由他带来,并且代表道教敬上。为据史籍的记载,林灵素被遣返原籍养老死亡的时候,最后陪在身边的就是张如晦,而且最后为其扶棺立幡的也是他,可见其与林灵素关系之亲近。

而林灵素所惯下的恣意妄为的脾气自然也是传承的极其熟稔,余容度这般做派彻底激起了张如晦的心思,腾地站起来,对着余容度说道,“你现在还不是金门羽客,没有圣旨册封,即便是陛下册封了,我道教也不认。我道教自上而下,可不全然凭借这个封号而行事的。”

观音大士看了一眼张如晦,只是淡淡的说道,“你难呢过代表道教,还是林灵素能代表道教,又或者你万寿宫能代表道教?还是说你道教万寿宫可以独立于陛下的治下,自成一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圣旨册封又如何有谁敢不认?”

余容度没有说话,逼迫到这种地步,就可以了,至少让赵佶看到在他的纵容之下,道教都成了一个什么样子,这种恣意妄为的行为是任何一个帝王说不喜欢看到的。

张如晦却是狡辩的说道,“我道教事务纷杂,错综复杂,又岂是一个毛头小子说能掌控的,一旦失措,后果不堪设想,我这也是为了天庆观和万寿宫着想。再说了,佛本是道,大士这般步步紧逼,不知道可是要与我道教决裂为敌吗?”

观音依旧淡然的看了一眼张如晦,只是对着余容度说道,“三仙岛之争后,蜀山跟魔门的争斗也是愈加的激烈了,如果这个时候少了蜀山的支持,不知道你世俗道教何以张狂?我佛门修士是不与蜀山争端,还处处与其合作,但要是抽出一些人员到佛门传教,不知道你世俗道教有什么力量跟我佛门对抗,是你这个心动期修士,还是林灵素这个元婴期大修士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