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三)醒狮行动(2 / 2)
孙纲睁开了眼睛,看着面前的小儿子,微微一笑:“你是在说我的想法荒诞不经是吧?就象秦始皇汉武帝一样,晚年都开始相信这些能让自己长生不老的事?”
“儿子不敢,”孙晨硕也笑了起来,“不过,刚一开始,我的确有父亲刚刚说的这些想法。”
“我都看出来了,”孙纲大笑起来,“你当时就是一副将信将疑的表情。”
“但现在情况似乎有了些变化。”孙晨硕说道,“德国人和苏联人也都在找这个地方。”
“噢。”孙纲止住了笑容,脸上现出了专注的神情。
“这个世界上没有巧合,德国人和苏联人竟然在这一点上取得了一致,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的。”孙晨硕说道,“我觉得事情可能不象我以前想的那么简单,关于这件事可能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所以我决定亲自抓这件事。到现在为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只是‘洞穴’到底在哪里,现在还不知道。”
“说说你已经知道的事。”孙纲说着,又闭上了眼睛。
“德国人早在1928年就开始秘密潜入西藏进行考察,以1940年的探险队规模最大,其领队是一位名叫欧内斯特.谢弗的生物学家——他们进入我国也是以科学考察的名义,尽管我国和德国是盟友,但德国人对西藏的兴趣如此浓厚已经引起了我们在西藏的人的警惕,因此对德国人的行动进行了监视,据西藏方面报告的情况,德国人进入西藏后,受到当地不知情的领主们的热情款待,在领主们的帮助下,他们一共对1000多个藏民和尼泊尔及锡金居民进行了骨骼测试,对这些人的身体特征也进行了详细记录。”孙晨硕说道,“他们测量了很多西藏人头部的尺寸,并将这些人的头发与其他人种的头发样本进行比对;他们还通过被测者眼球的颜色,以此来判断其种族的纯净程度;为了保存数据,他们还用生石膏对十几个藏族人进行了面部和手的翻模,制作了这些人的头部、脸部、耳朵和手的石膏模型。他们研究后还得出结论,认为西藏人身上结合了蒙古人和欧洲人的特征。”
“看上去他们是在进行无害的科学研究,但实际上,从那时起,德国人一直在藏区深入活动,并且打听一个叫‘沙姆巴拉’的地方,据说那里是一处洞穴,里面隐藏着强大的能量,可以使时光倒流,又可以使人刀枪不入,长生不死。”孙晨硕说到这里偷眼看了看父亲的表情,嘴角现出一丝笑意,“据我们的调查,这些德国人都是党卫军成员,直接听命于党卫军首领希姆莱,希姆莱如此痴迷于寻找这个地方,也可能是得到了希特勒先生的命令。”
孙纲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苏联人的情况有些特殊。”孙晨硕说道,“据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苏联人派出探险队的时间比德国人稍晚,但似乎活动更有成效,而且苏联人的探险队直接听命于斯大林本人,据说斯大林的目的是想借此力量使时光倒转,回到战争爆发开始前时候,斯大林想改正此前苏联所犯的一切错误,并使苏联成为这场战争的真正胜利者。”
“这件事虽然荒诞怪异,而且听起来有秦皇汉武求仙药长生不死的味道,但苏德两国如此下力气,咱们华夏当然也不能落后。”孙晨硕的嘴角仍然带着笑意,表明他直到现在,仍然不相信这个什么“沙姆巴拉洞穴”和“时光倒流”“长生不老”的种种传说,“目前这些到咱们华夏境内探险的人都处于军情处的监控之下,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惊动他们。”
孙晨硕没有告诉父亲,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看看,德国人和苏联人最后到底能够找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作为孙纲比较宠爱的小儿子,孙晨硕当然不知道,他的父亲,能够出现在这个时空,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你做得很好。”孙纲满意地点了点头,“不管这件事听起来如何荒诞,但也许个中隐藏着其它的阴谋,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件事查清楚。”
“父亲放心。”孙晨硕答道,“这件事情,我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不过,苏联人也许没有机会知道结果了。”孙纲的目光落在了墙上的日历上,“除非斯大林现在就能让时光倒流。”
西伯利亚前线,华夏共和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
华夏共和国陆军总司令蔡锷上将正坐在一张巨幅地图前,仔细地观看着,在地图周围,数名女军官正用长木杆将一个个作工精巧的小模型——它们当中有坦克,大炮,各种各样的飞机,以及很多站立着的小人——摆在地图的各个不同位置上,哪怕是对战役指挥一窍不通的人,仅凭这些小模型所在的位置,就能够看出,一场前所未有的宏大战役即将展开。
此时在地图东西伯利亚的方位上,密密麻麻的排满了小坦克和小火炮,以及各种各样的小飞机,蔡锷的目光注视着地图,突然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
“后备部队已经陆续就位。”作战处长蒋方震中将有些担忧的看着面色憔悴的蔡锷,说道。
蔡锷费力的点了点头,好容易才止住了咳嗽,一位女军官上前接过蔡锷那带有丝丝血红的白手帕,用另外一方手帕替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松坡要不回去休息一下吧!”看着蔡锷额头涔涔而下的冷汗,蒋方震关切地说道。给蔡锷擦汗的女军官也轻声劝说着。
蔡锷坚决地摇了摇头,站起身来。
就在今天,伴随着华军在印度的“罗摩”行动的开始,对苏联发动全面反攻的“醒狮”作战计划,也已经悄悄的开始了。
德军自莫斯科兵败之后实力大损,停止了攻势,而苏军也因为伤亡惨重,无力乘胜追击,苏德战场开始呈现出胶着状态,为了打破僵局,希特勒进一步从国内征兵,加强德军的实力的同时,一面向中国告急,要求中国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缓解德军的压力。
由于对苏作战初期,华军在突破斯大林防线后,一直表现不力,战果很少,陆军总司令蔡锷上将一度受到了国内舆论的指责弹劾,甚至于连总参谋长单轲威上将和“大司马史”也挨了不少“清流”的骂。众口铄金之下,体弱多病的蔡锷一度想要退位让贤,甚至于连辞职报告都写好了。华夏共和国大总统孙纲得知后,极力挽留蔡锷,并亲往国会发表演讲,平息了外界的议论。
在接到德国方面的求援要求之后,孙纲郑重向德国方面做出了保证,一定在1944年夏季天气转暖之时,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为了表明兑现诺言的诚意,孙纲同意在进攻开始后,让德国战地记者及观察员前往西伯利亚前线采访。
可能是德国人的求援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有指责的意思刺痛了中**方,德国观察员们很快便发现,中国这一次不是在开空头支票,而是动了“真怒”。
尽管冬季华军的对苏军事行动并不多,但增援西伯利亚前线的华军却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开到,西伯利亚前线的华军总兵力很快便增加到了令德国人瞠目结舌的500万人。
在集中了庞大的兵力的同时,各种武器装备也大量的运抵西伯利亚前线,到1944年5月,华军在西伯利亚的坦克已经达到了10000余辆,各类装甲车辆为30000余辆,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各类作战飞机达到了32000架左右。各种作战物资在西伯利亚前线的堆栈、战略储备仓库堆积如山,哪怕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也能感受到即将来临的战争氛围。
~~~~~~~~~~~~~~~~
继续求月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