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辛姨娘和陶姨娘的担忧(1 / 2)

加入书签

姜雨宁被说动了。因为父母说过,等哥哥成亲后,他们就暂时先不回易县去了,一家子先在京城的别院里住着。等过上个一年半载,再说。而哥哥为了不至于一成亲就冷落父母,也为了让徐心然和自己的父母培养感情,早与徐心然商议好,成亲后,仍旧和大家一起住在别院,等父母什么时候回易县去了,他们再回自己的家里去住。

听了徐慧玥的话,姜雨宁的心里直打鼓,以后与徐心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该如何是好呢?

见她迟疑不决,徐慧玥又说,柳倩云其实与表哥更加般配,况且身份又是表哥的师妹,总比徐心然要强得多,最主要的是,柳倩云没有顶着一个“灾星”、“克星”的头衔。其实,对于徐慧玥来说,只要表哥娶的不是徐心然,那么,他娶谁都行。至于柳倩云是否真的与表哥般配,她才不关心呢。她一心只要徐心然难堪,要徐心然一辈子都得不到幸福,孤独终老。

姜雨宁本来就觉得,比起徐心然来,自己与柳倩云更加投缘,加上徐慧玥极力怂恿,她终于答应徐慧玥,和她一起帮助柳倩云挤掉徐心然。

所以,柳倩云才会在众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忽然出现在姜雨晨的婚礼上,因为,按照徐慧玥的安排,姜雨宁事先将她扮成姜府的丫鬟,藏在了自己的房间里。她带着一身丫鬟打扮的柳倩云走进姜府大门的时候,一个家丁提出了疑问,因为他觉得这个丫鬟比较面生。可也拿不定主意,因为他对内宅的情况自然是不熟悉的。只是感觉姜雨宁似乎没有带这个丫鬟出来过。姜雨宁严厉斥责了这个家丁,这个家丁于是不敢再吭声,在姜家,得罪了姜雨宁,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对于姜夫人宣布的决定。众人觉得并无不妥,因为论门第,徐心然是大户人家出身,而柳倩云是个江湖女子;论相貌,柳倩云固然天生丽质,可徐心然自有一番大家闺秀气度,举止娴静大方,不是柳倩云那粗蛮的举止可以比拟的;论亲疏。徐心然是姜雨晨的表妹,是亲上加亲,可柳倩云只是姜雨晨的师妹,自然比徐心然又远了一层。而最重要的是,徐心然是姜家三媒六聘明媒正娶的媳妇儿,一切都是合乎礼法的,而柳倩云说是自己的父亲临终前有那样一句话,可究竟是不是真的。还真不好说。总不见得,谁家里随便跑进来一个女子,说自己是人家家的儿媳妇儿。那家人就得接纳吧。姜雨晨的人品,今天的宾客中很多人都是清楚的,他们并不相信姜雨晨会是个“陈世美”。

可徐慧玥十分失望,按照她的计划,柳倩云一出现,姜家就应当立刻与徐家退婚。迎娶柳倩云,至少,也应当是柳倩云为妻而徐心然做妾。可是,显然是她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不错,姜夫人当初是百般不情愿让徐心然进门儿,可她未见得就会因此而在儿子的大喜之日犯糊涂,做出叫人贻笑大方的事情来。

柳倩云有些手足无措,因为在她们三人的计划中,没有自己“做妾”这个步骤。她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了人群中的徐慧玥。

徐慧玥只能极力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左顾右盼。忽又一想,这样的结果,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徐心然不是独占着表哥了,虽然她是妻,柳倩云是妾,可柳倩云是会武功的,又有着不少的江湖习性,徐心然在她这里,决占不了便宜去。以后若是她愿意让徐心然消失,那至少有一百种方法。

想到这里,徐慧玥躲在人群后面,不着痕迹地冲着柳倩云点了一下头、

柳倩云只得答应了姜家的安排,因为她的想法,和徐慧玥差不多,徐心然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以后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自己想怎么收拾她,就怎么收拾她,一准儿叫她吃了苦还说不出来。再不济,神不知鬼不觉给她饭菜茶点里下点儿毒,一天一点点,一年半载下来,肯定会叫她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就算师兄护着她,可师兄白天都要去衙门里的,公公虽然也不会任由自己伤害了徐心然,可他毕竟是公公,不可能总盯着新过门儿的儿媳妇儿,那么,以后徐心然若安分便罢,若是她敢在自己面前摆少奶奶的谱儿,自己一定叫她生不如死。

柳倩云的心情愉快了起来,欣然随姜夫人的丫鬟仆妇去了后院梳妆打扮。

一场风波终于被圆满地解决了,婚礼的气氛又热烈起来,姜雨晨和徐心然已经礼毕,被送入了洞房,宾客们觥筹交错,笑语不绝,纷纷向姜老爷夫妇贺喜。

陶姨娘和辛姨娘照例是坐在远处的,她们两个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冷眼瞅着这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忽然,陶姨娘对辛姨娘说:“这家里,以后可热闹了。”

辛姨娘不太愿意搭理她,因为她的儿子雨澜被康家退了婚,可陶姨娘的儿子雨涵与白家小姐仍旧是未婚夫妻,这叫她心里极不平衡。可这偏远的角落里,就坐了她们两个人,也不好装作听不见,于是勉强笑道:“有什么热闹啊?”

陶姨娘向辛姨娘凑近了一些:“这大少爷不成亲则以,一成亲,还又是娶妻又是纳妾,而那个柳倩云——”下巴朝方才柳倩云出现过的地方努了一下,“一看就不是个善茬儿,大少爷以后的日子,还不得天天跟唱戏似的?”

辛姨娘有些担心地说:“那个柳倩云,一身的武艺,还会使毒,以后啊,我得离她远远儿的,免得得罪了她。”

陶姨娘一想到方才那些梅花针,也不由得不寒而栗:“姐姐说的极是,以后。咱们离她远一些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