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1 / 2)

加入书签

张义光对她温柔的笑笑,安慰道:“等我找了差事,再买一处房子,就把你们都接过去。”

刘寡妇神情微松,仍追了一句具体什么时候,他道争取在秋天里。

两口子旁若无人地规划着未来的小日子。

看在张义勇眼中,着实刺眼。

老三跟着他回去,啥时候能找到差使?没找到的这段日子还不得白吃白喝的供养他?赵氏肯定不能乐意。

“老三,你别急着回去。弟妹刚生了孩子,你在家里多待段日子。你若真想去县城,待我帮你寻好了差事,你再过去不迟。”张义勇用了缓兵之计。

“嗯,你听你二哥的吧。城里不比乡下,你没瞧见你二哥瘦成啥样了。总觉得城里的差事好,那得吃多少苦呐。你啊,就是不听劝。你先在家里待着吧。”张老爷子也跟着说道。

到谁家都不见外,像在自家炕头上那么自在,一点眼力界都没有,那肯定不行。

老爷子就是太了解这小儿子的德性了,不管啥法子,先把人留下来再说以后的事情吧。

“二叔,我妹妹……”元娘见人越说越欢,都没有人提及二娘的事情,未免有些心寒了。

“元娘,我和你三叔都找遍了,也没见到他们的人影儿。你也别急,我回去后再托人找找看。”

县城有两个镇子那么大,找人也不好找。他人单势微,所能动用的人几乎没有。只能每天干完活,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满城里转转。

这人没了,都快两个月了。想要找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张义忠叹气,“算了,若再找不到,就当我没养过这个闺女吧。”

何氏低头抹泪,孩子再怎么不成器,那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她咋能不想不惦念呢。

家分完了,人也散了。

屋子里只留了张义勇,跪在了张老爷子的面前。

“爹,儿子不孝啊!”

咚咚地嗑着头。

张老爷子闭上眼,忍下眼中的欲出的泪。

这句“不孝”,如果老二从没有说过该多好。他说了,在自己面前痛哭流涕地哭着说不孝。这才让他真正的寒了心。

“老二,你起来,起来说话。”张老爷子去拉他,没拉动,张义勇固执地跪在地上。

“爹都明白,水沟子里关不住腾云龙,山窝子里搁不住金凤凰。人各有志,只要二郎出息,爹对你们二房,就没啥可求的了。”张老爷子感叹道。

老爷子在听到老三说,二房住的两进的院子还有丫头婆子时,就已经明白二房一家根本就不可能回来了。所以,当张义勇再次纠结着提分家的时候,他答应了。

“爹,等二郎考了秀才,我就接你老过去。过过好日子……”

“呵呵,好,好……”

张老爷子笑应道,心里却清楚,说这些都已成了客情了。他应了,是为了不让孩子难受。孩子来接了,他也不能真没深沉地跟着去。

分家之后,所有的关系都变得微妙起来。

天近黄昏,宋王氏照例又往篮子里装了饭菜,让张四娘给齐昊天送过去。

她十分不情愿,这人一大早的也不知道跑到哪里神去了。连个招呼也不打一个,说走就走。

“我空着手去瞅瞅,有人我再送过去。省得手提着篮筐怪沉的。”

宋王氏笑骂道:“那个装饭的筐能沉到哪里去?你这孩子!快去快回,我给你量身量,再做一条夏裙。”

张四娘身上穿的春裳就是宋王氏亲手缝制的。样式称上不新式,料子也算不得华贵,但穿着很舒服,也很随意。这两点就已经很符合她的要求了。她对穿着打扮从未上过心。

对这方面的要求自然也不高。

夏日黄昏的风景像一幅瑰丽的油画。残阳如血,晚霞似火,给田野、村庄、树林、河流镀上了柔和的金色。村中炊烟袅袅,河上飘荡着薄雾似的水气。鸟入林,鸡上窝,牛羊进圈骡马回棚,蛐蛐在南瓜花上叫起来。浅白的月牙儿悄悄爬上柳梢头。

这乡村的风景真美,如果真能把这一刻拍照留念该有多好。

张四娘有些怀念现代的生活了。

刘成家的小院门虚掩着,看来人回来了。

张四娘推门而入,于院门口喊了一声:“齐三哥!”

屋子里没人应声。

她进了屋子,看到窗前的炕上躺着一个人,而屋子里并没有齐昊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