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檀渊之盟(1 / 2)

加入书签

或许,权倾朝野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此时也同样可以用在这个宰相身上,只是,它已经不再是贬义。

在寇准强烈而坚决的态度下,真宗皇帝来到檀州。

御驾亲征。

真宗抵达澶州后,军心渐渐稳定下来。

军心,是此时战场上必不可少的东西,或者说,自古以来,战场上,军心士气,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军心一稳,士气大振。当檀州危险形式稳定,宋军士气大振。

这时,寇准手下名将便是杨家数人,杨家将本就在多次对辽的战争中屡立奇功。寇准倚重他们,也当是应该。这此领兵的将领,便是在历次抗辽战斗中屡立战功的杨嗣和杨延昭等人。

杨延昭上疏,建议“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然而,此计并未被采纳未。

至于所谓计策,吴青虽然精通一些,但是对于打仗,便不是能够了解的了,再怎样的黑社会头头,在那个时代,也万万与打仗扯不上丝毫关系。

吴青本就对这些一窍不通,自然不知其中优劣,也不去评判,不置一言,只是由着赵叶娓娓道来。

后来,随着战事日紧,回过神来的宋军也开始缓过劲来。

当契丹人一往无前的气势被阻,士气也就渐渐衰落。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外如是。

古时作战,拼的便是一股士气,当士气消亡,那么辽军已然离败亡不远。

君不见,古时战场斗将,拼的便是一股士气。胜者,士气大振,败者士气衰落。

此时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降将王继忠乘着这个间隙,力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

这时,辽军俨然不复初时的那股锐气,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深陷。长此以往,大宋其他地方的军队势必反应过来,急速回援。那么契丹人便成了腹背受敌的局面。辽军恐此事发生,便接纳了王继忠的计策,向宋军提出议和。

事实上,萧太后本有此意,能战着战,不可为之,那便议和。

初时,真宗并不答应,战斗仍然持续,但并不胶着,宋军已然开始占的上风。

同年十一月,辽军在朔州又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一路辽军因粮草不继,便下令撤军。这时,辽军主力便集中于瀛州城下,日夜不停的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死战不退,激战十多天,瀛洲城未被攻下。

接着,让契丹士气跌落谷底的事情便是在这之后发生。

战时不久,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辽军已经攻克德清,此时,已成三面之势包围澶州。

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死战不退,城外更是尸横遍野,流血漂橹。

辽朝统军萧挞凛自恃勇无双,当世绝顶。轻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

萧挞凛,一身横练功夫刀枪不入,又有稀世宝甲护身,自持水火不侵。是以,如此托大,轻率数十轻骑。

宋军大将张环在澶州前线以伏下床子弩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弩箭正中萧挞凛头部,萧挞凛中箭坠马,立时身亡。

辽军顿时失去依仗,士气大挫。

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更是痛哭不已,并为之辍朝五日,以示哀悼。

曾在辽军中威势正隆的萧挞凛便这样死在阵前,这一生都从事军事的将领最终还是免不了马革裹尸还的下场。哪怕它曾经是契丹的兰陵郡王,哪怕它曾经捉住过杨老令公。瓦罐难免井边破,将士难免阵上亡。

淹死的,总是那些会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