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离任福建路(1 / 2)

加入书签

见到此人,杨延昭不由得愣住了,须臾才回过神,笑着赶忙走上前,“洪公公,原来是你,杨璟怎敢忘记?”

眼前,洪筹穿着圆领蛟蟒青衣,身后是黑色烫金边披风,头上戴着乌冠,帽檐边,两条红色琉璃穗因说话而不断的摆动着。

“听说是往小杨大人这边来,咱家领了官家的旨意便连夜兼程,总算是见到小杨大人了。”

挥了挥手中的拂尘,洪筹走上前,搀着杨延昭的衣袖,满脸的欢喜之色,想来是真的所有高兴。

又是寒暄了几句,二人走进了客厅之内,洪筹脱掉身后的披风,挥手让跟在身边的褐衣小太监走了出去,对着正在倒茶水的杨延昭深深做了一揖。

“洪公公,你这是作何?”

放下手中的杯盏,杨延昭急忙上前,赶忙的要搀扶起了他,后者坐到一边的木椅之上,很是诚恳的说道,“小杨大人,若是没有你,怎会有洪筹的今日,如今,能在东宫太子身边说得上话,全凭小杨大人的恩德。对了,那本‘三国演义’太子很是欢喜,这次还特意嘱咐咱家寻小杨大人讨要下半部。” . .

地上那香气袅袅的茶水,杨延昭笑着道,“呵呵,洪公公说的哪里话,人生谁不有跌浮之时?东边日出,西边雨,世间冷暖多苦情,洪公公也算是苦尽甘来了。至于那‘三国演义’我这倒是有还有些纸稿,等稍后便取来与洪公公快马送到宫中去。”

谦和的话语让洪筹很是欢喜,一句苦尽甘来道出了他所有的感慨,特别是杨延昭将‘三国演义’拿出来继续与他送予太子,这情谊怎会不明白?

端起杯盏,眉眼笑的眯成了一条线来,泯了两口水,“小杨大人仍是这番一点架子都没,古往今来,做到一方大员能如小杨大人温逊近人的怕是寥寥可数。”

“洪公公谬赞了,杨璟不过是朝中的后生晚辈,在闽南也只是胡乱折腾,只是官家抬爱,才没有加以责备,否则,早就被扒了这身官服,塞进那大牢之中了。”

心里很想知道对方身上带来何种旨意,但是杨延昭明白,有些事情急不来,更是无需着急的。

放下手中的杯盏,洪筹的两片被修整过,很是细长的双眉弯在了一起,“小杨大人,这大半年来,福建路的事情可谓闹得满朝不宁,官家皆置之不理,而这闽地被小杨大人治理的井井有条之时,却派了吏部左侍郎前来,咱家心里也只能叹一句圣心难测。”

说着洪筹从怀中小心翼翼的拿出一道黄色锦缎,见此情形,杨延昭忙要起身跪拜,后者则是急忙摆了摆手,压低了声音,“小杨大人,你我之间何须这样,此处并无外人,小杨大人只管看了便是。”

闻言,杨延昭抬首看了眼洪筹,他的眼中带着些许的笑意,便道了句恭敬不如从命,接过那圣旨,打开仔细的看了起来。

“官家可有封赐?”

看着默不作声的杨延昭,洪筹将头往前伸了伸,小声的问着,虽然圣旨是他带来的,可是半途之中怎敢偷看,所以倒也不知上面写着什么。

苦笑了几下,杨延昭将圣旨递上前,后者犹豫了几分,这才接了过来,匆匆的看了几眼,恭敬的放在了桌案一边。

“官家让我回去继续做读书人了。”

翰林院侍讲,最初挂在杨延昭身上的官衔,现在闽地事情已经解决,自然是要他回翰林院了。

叹了口气,洪筹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开口,凭着这些个月来的功绩,杨延昭进入六部中书都是理所当然,再不济,知任一州府也是绰绰有余,而翰林院,在他眼中,只是文人养老的地方,空白的埋没了杨延昭这块璞玉。

半晌,洪筹轻声安慰道,“小杨大人,凭你的本事,终究会扶摇直上,进翰林院倒也不是件坏事,眼下朝中的水深得很,齐王和赵太保之间斗得很是厉害,小杨大人入翰林院倒是能保得周全。”

心里有些沮丧,但是洪筹所言何尝不是正理,遂收了脸上的失落之色,“公公说的是,杨璟心性低了,多谢了公公的指点。日后公公在闽南,还有些事情需要公公照拂。”

“这个自然,小杨大人的事情便是咱家的事情,哪里需要这般的客套。”

继续聊着,果然,洪筹领了皇命,前来执掌市舶司,如此杨延昭便也不客气了,直接将何钰之事与他说道了出来,本想还有些推搪,可是后者竟毫不为意的摆了摆手,全都应承了下来。

看来,洪筹心里还是记着当日的恩情,如此一来,倒是解决了杨延昭心中最为困扰的事情,立马唤人将何钰招来,让他二人见了面,便顺水推舟,让洪筹领了一成‘聚宝阁’在福建路买卖利钱。

宦官内侍无了子孙根,少了女色的念头,对于钱财自然是欢喜的,因而洪筹也笑着应下了杨延昭的提议,毕竟这十几万两的银子得来一不触犯朝廷律法,二来能与杨延昭套了近乎,何乐不为?

又是说了一番,突然间,洪筹一声惊呼,忙拉着杨延昭的衣袖,“小杨大人,你看我这脑子,只顾见着你欢喜了,还没去拜见金花郡主,还请小杨大人速速领咱家前去,并在郡主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感觉那暧昧的眼神,杨延昭讪讪的笑了笑,想来他与柴清云的事情朝廷皆知了,便也不作多言,径直的领着洪筹往后院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