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风波险恶(1 / 2)

加入书签

西夏老皇帝李仁孝死后,继位的太子李元旦也在数月内亡故,由于李元旦之子亦离奇病亡,造成长脉无后,以至西夏势力大分裂超级商界奇人最新章节。关中之地,如今分为三部分。李元旦之弟李元庆占据长安,号称正统,其统治地域涵盖关中大部,北边到丹州、鄜州和庆州。另一个弟弟李元魁占据党项人的老窝兴庆府,并控制关中北部的绥德府、延安府、保安府和环州。双方年初曾为争夺庆州爆发大战。还有一支,是由皇室重臣李喜统领,拥立李仁孝的幼弟李仁智,退到大散关西,占据陇州和渭州、凤翔府,并以汉中为基地,与蜀国接壤。西夏经过这次分裂,势力大减。特别是关中大旱,更是动摇了党项人的根基。

金齐合兵攻关中,主要对付的是李元庆的势力。由于天灾,关中的防备能力大幅度减弱。从金军如此快渡过黄河就可以看出,丹州和同州沿河的西夏军,根本抵挡不住金军,或者干脆沒有抵挡。但在渭河以南不同,不管是潼关还是峣关,都直接关系到长安的存亡。李元庆定会使出最大的力量來防守。

宋铮和范志同担心的是,一旦金军完成对李元庆北边的包围,李元庆定会收缩兵力,重点保卫长安。如果金军将金齐密约的内容透露给党项人,李元庆完全可以把所有兵力都集中的潼关、峣关一线,凭着这两座雄关坚守。届时,齐军会进攻起來难度会更大。

两人都考虑,如果自己是李元庆的话,定会壮士断腕,全力抵挡齐军,而任由金军占领赤地千里的关中。毕竟,眼下的关中赤地千里,流民处处,对李元庆來说是个包袱。将这个包袱甩给金军,然后全力对付齐军。

对于齐军來说,是要想法设法拿下潼关和峣关中的一座,打开进军长安的门户,而且速度要快,不能陷入持久战,必须在金军完成北线包围之前完成。否则,李元庆定会反应过來。

在开战以前,无论谁也沒想到这个局面。完颜玉生只用了一招,那就是南路金军按兵不动,给李元庆北方的防守力量提供从容南撤的条件。

齐军的目标是攻占长安,然后再克大散关,占领汉中,从而打开蜀国北面的门户。大金肯定不会让大齐顺利完成战略目的,可以想像,随着战局进行,大金肯定会有意无意地把金齐秘约泄露给西夏人,乃至蜀国人。

也不能说完颜玉生阴险,就算是宋铮、范志同是大金的当权者,也肯定会这么做。

两人也探讨过,以大齐现在的情况,并不适合对外用兵,一是由于内耗大齐财政状况不佳,无法支持长时间大规模用兵。二是军队方面刚刚开始着手整顿,能否发挥完全的战力还是问題。先前,由于军费短缺,军队不得不经商走私,这样做虽然勉强维持了军方开支,但也造成了军中**问題严重,战力下降。

军队的战力与人数多少不能划等号,有时候,人数越多,反而越混乱,战力越差。大齐便是这种情况,然而,逄桧为了在有生之年实现开疆扩土的愿望,再加上小皇帝头脑不清醒,一场并不适宜的大战就如此发动起來了。

当然,发起这场战争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大齐不能坐视大金吞并关中,但这个因素并非沒有应对之法煌煌箭芒。比如,大齐完全可以通过在黄河沿岸调动兵力,威胁大金,使大金不敢对关中用兵。等过上两三年,小皇帝秉政,大齐完成内部调整,再对外用兵,局面便会完全不一样。

宋铮与范志同在上述看法上非常一致,颇有惺惺相惜之感。两人对于眼下的局面,都不十分看好,但两人都决定不了什么,只有合写了一封信,把自己对战局的看法和预测报告给逄桧,同时提出了一些战术层面的参考意见,比如,派出小规模军士翻越山地,破坏后勤供应;或者是借道渭水北岸,绕路攻击潼关侧后;或者派军士化妆成百姓,到长安散布流言,挑动汉人与党项人矛盾等等。

“尽人事,听天命!”范志同招呼军卒把信送出后,说出了和宋铮前几天所说一样的话。

“范大人也不必过于悲观,”宋铮笑道,“再不济,我们用兵败了,不也是仍然占据潼关以东的地方吗?大金就算完全吞并关中,沒有一两年也办不到。不说关中饥馑,大金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安民,就是党项人也不会看着大金舒舒服服地把自己的地盘占了。”

“小郎,你还是不懂啊。”范志同叹道,“前些年我们对蜀国用兵败了,整个大齐士气不震。这两年刚刚恢复一点元气,再次失败的话,下次用兵不知还要恢复多少年。何况这次万一兵败,军方肯定会发生分裂。王爷身体又不佳,能不能控制局面还是另一回事。最少在圣上秉政前,朝廷还要经过一番震荡。”

对于江宁的形势,宋铮知道的比范志同还清楚,知道此言不假。但自己又能如何?还是先想法如何在蜀国保命。

八月十四日,夔州那边传來消息,同意齐使宋铮入蜀。范志同当即决定,由祖杰带领二百名军士,护送宋铮至奉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