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赵城金藏(2 / 2)
接纸:将书叶按顺序粘连在一起,
上褙:在书叶背面粘上褙纸,上墙绷平。
砑光:在褙纸上打腊,用石头砑光。
裁齐:裁齐经卷的上下两边。
装天地杆:在经卷首尾两端加装天地杆。
《赵城金藏》修复工作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容易、省时省力。这些全是因为《赵城金藏》的数量多所决定的。《赵城金藏》共4814件,其中有很多受过潮长了霉的卷子急需修复,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把全部经卷的四边都镶上绫子或绢等丝织品,装裱成精致的手卷,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当时的人力物力都非常紧张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做到的。由于采用了工序简单的方法来修复《赵城金藏》,一方面提高了《赵城金藏》的修复的速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操作的难度。正因为如此,以区区4个人的力量,10余年的时间完成《赵城金藏》全部的修复工作才成为可能。
对于《赵城金藏》的修复工作来说,最大的遗憾是修复期间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和资料。这一点非常可惜。前后10多年的修复工作,现在留下的只有一册“金刻赵城藏修理簿”,记录了自1949年7月14日至50年6月、54年3月15日至55年4月26日从提取《赵城金藏》经卷400余卷的记录。此工作薄的字迹前后不同。
1949年至1950年的笔迹为墨迹,只记录了每次从取了几种几卷《赵城藏》经卷,并登记了经名和修裱以后的归库时间。而1954年以后的字迹为钢笔书写,记录更为简单,每次从提书仅登记几种几卷,连经书的题名都没有,使得我们现在要想了解一下当时修复的赵城藏的情况而无从下手。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赵城金藏》一共有4000多卷,其修复过程长达16年,而前前后后没有留下一个字的工作记录,一个字的档案,这对于国内第一个大型的文物修复工程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骆天想到真正的《赵城金藏》不由得心血澎湃,再看手上这一本,虽然是明朝的拓本,可是也是正儿八经的文物了,所以骆天才会认为主办方下了血本儿,骆天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又是第一个交上了台。
有了昨天的经验,对骆天今天的表现,评委们淡定了不少,他们轮流看了一下答案,不动声色,骆天此举无疑给其他选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骆天经过张奇伟旁边时,扫了一眼,张奇伟拿到的是明代的精刻本——《监本四书——大学中庸》,看损坏程度比自己的要轻,再扫一圈其他人手上的古籍,骆天头皮一毛,自己拿到的无疑是最难的一本!!
骆天趁其他选手还没有提交答案,先自行研究起手上这本拓本了,这本拓本是将石刻上的经文用纸张印下来,拓本自唐朝起就已经出现,明朝的拓本就又其特点,修复工作正要基于此特点还有纸张的特点来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