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有妊(1 / 2)
朝臣们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旧事重提,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父母丧,服孝二十七个月,到弘治三年三月,朱祐樘也就除服了。大臣们很清楚,既然朱祐樘的态度是并不想纳新人,之前孝期就是最好的借口。
毕竟身为臣子,如果孝期内一味逼迫皇帝纳妃,感觉就好像逼着皇帝不孝一般。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这个借口如果抬出来,谁也不能够反驳。
所以他们在知道了朱祐樘的意思之后,便没有再提过这件事。反正提不提,结果也都是一样的。
不过如今,这个现成的理由,却是过期了。
所以朱祐樘索性搬出了另一个——他还年轻。还不到二十岁,可以说是年轻得过分了,就算皇帝的寿命都不长,但至少还有二三十年好活,这个事情,的确是还不急。
“陛下,此言不妥。”吏部一位名叫丁巘的官员站出来道,“正因陛下春秋鼎盛,于此之时,孕育皇嗣,方为我朝之福。”
他虽然没有说出具体的理由,但是大家都知道,随着人的年纪越来越大,精力不济,则诞育出来的子嗣,也往往身体不强,难以存活。
更何况,如果真的等到年纪大了才诞育皇子,到时候万一有个什么意外,而皇子还未长成,遂成主少国疑之势,也往往为人君所不取。
这也正是为什么皇帝过了三十岁之后,往往大臣便会极言上谏,催促皇帝广纳嫔妃诞育皇嗣,而皇帝自己也会开始着急的缘故。
虽然全天下都对皇帝口称万岁,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是不可能活到一万岁的。
皇家的寿命相较于普通人来说,则更短。很多皇帝都是三四十岁,便英年早逝。譬如先帝宪宗,享年便只得四十一岁。
假设朱祐樘跟他一样,那么他三十岁才有儿子,等他四十一岁的时候,孩子才刚刚十一岁,哪有能力承担起整个国家呢?
所以说为了江山社稷稳定传承,皇帝们都将生孩子这件事看得非常重,而且也非常积极。
相较之下,朱祐樘迟迟不愿意纳妃,这一点反而令人疑惑。
不过大明朝的皇帝都十分任性,也并不只是朱祐樘一人。
大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后妃皆只能从小户之家选入,一代一代小家碧玉的女子在这紫禁城中经营,渐渐造成了大明朝的皇室并不像贵族之家,反而颇类平民。
虽然没有豪门大族那么多的纷争,但是与此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皇帝们都会变得更加任性自我,随心所欲。
听到丁巘的话,朱祐樘终于神色微动,“丁卿所言极是,朕也时常引以为戒,近来更是不敢懈怠。只是皇后受孕,也需要时间。诸卿还需耐心等待。”
我不是不想要孩子我,我每天晚上都很努力,可是皇后怀不上,有什么办法呢?你们就再等等吧!
这么硬生生歪曲朝臣的意思,朱祐樘脸上还一副笑意,弄得丁巘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好了。
这时候翰林院侍讲学士谢迁看出火候差不多了,便主动站出来道,“储嗣之事,自然是国之大本。但正因如此,方需要谨慎从事。毕竟中宫嫡出,方为名正言顺。”
这话的意思就是,只要皇后能生得出来,那么就算年纪小,中宫嫡出,也一定能够继位。那么广选嫔妃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反正皇帝还年轻,不如再等等。
朱祐樘还是太子的时候,谢迁就是东宫左庶子,后来升任谕德,算是朱祐樘的老师,对他的心思和性格,也最为了解。
此言一出,朱祐樘果然立刻和缓了脸色,“谢卿所言极是,此事容后再议。”
听到谢迁开口,其他人纵然还有话要说,但也都暂时偃旗息鼓了。
毕竟,如今同三年前相比,又有不同。这三年间,刘珝和刘吉相继告老,如今内阁中的徐漙、刘健、李东阳三人,都是朱祐樘的亲信。
皇帝在朝中的权柄早已大大增加,这三人不开口,其他人便是有什么想法,也得先按捺住。
好在皇帝虽然最终也没答应这个提议,但也并没有否定,只是一味的推迟罢了。但总有推无可推的时候。
下了朝,朱祐樘也不由松了一口气。
过了今日,想必这些人又能够消停一段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