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 巴尔干之乱(上)(1 / 2)
大唐调整欧洲战区的驻军之后,三个师大约五万多人驻扎在荷兰和比利时境内,其中包括一个欧洲师;两个师驻扎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包括一个欧洲师;三个师驻扎在迦太基海外领,包括一个欧洲师。达尔马提亚方面则由一个海军陆战队旅负责防务,达尔马提亚的斯普利特也是大唐北大西洋舰队的主要锚地之一。大唐海军北大西洋舰队另外的锚地在荷兰弗利辛恩、爱沙尼亚的塔林和北非的卡萨布兰卡。
尽管这么一调整,唐军的部署多少显得有些局促,但实际上无损唐军在欧洲的战斗力。德国等国也知道这一点,不过还是尽可能地降低大唐对其直接影响和威胁。
德国等国所说的“欧洲无战事”,其实也就是一种托辞,因为在大唐刚刚完成驻军迁移不久,在巴尔干地区就爆发了战争。
自1798年大唐伙同欧洲列强肢解土耳其之后,土耳其国势一落千丈,变得越来越弱。本来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土耳其国内的矛盾就很多,在奥斯曼强大的时候一切都可以压制得住,但是一旦帝国失去了威慑,那么各种人都会从地下钻出头来。
巴尔干战事并不算一场国家战争,而是内战。战争的挑起者是居住在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土耳其统治巴尔干已有数百年,在这个时期内虽然奥斯曼帝国一直保留着宗教自由的政策,但无疑异教徒异族人还是大受排挤的。塞尔维亚人一直都有争取独立的想法,在奥斯曼衰落之后,更是塞族人实现梦想的好机会。
土耳其在丢掉大片领土之后,对于各地的控制力都有一定的衰减,这也让塞尔维亚独立分子的活动变得更容易了一些。而塞尔维亚人也很快地找到了一些支持自己的金主,包括俄罗斯、奥地利、英国甚至德国在内,很多欧洲国家都希望给土耳其添堵。这些国家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很快就使得塞族独立武装强大起来了。
终于,在1805年圣诞节的贝尔格莱德,塞族武装发动了起义,土耳其军队的反应十分缓慢。已经帝国日暮的土耳其在上次的失败后,并没有使国家军队进行更先进的训练,虽然也采购了一些装备,但是帝国的弊病丛生,各种阻力也是存在,并没有一个有魄力的人来领导新的改革,而这个国家也就在腐朽之中滑向深渊。
土耳其军队组织涣散,居然轻易就被塞族人的贝尔格莱德起义军打败。塞尔维亚起义军的领导者卡尔乔拉杰宣布塞尔维亚独立,并自任塞尔维亚王国的国王。卡尔乔拉杰争取到了大量塞尔维亚人的支持,在相对缺少物资和弹药的情况下,与土耳其人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