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卖到辽东(1 / 2)

加入书签

武汉有个酿造厂,除了酒类之外,还涉及酱油、醋等调味品的酿造。基础生产部门在江夏城东边,临江临山,有弛道直通,还有专门的“酱料码头”,归樊港管。

除此之外,厂内还有个“府内精酿厂”,带有实验室性质的小型单位,其中随便一个老头,都是酿酒的好手,精通巴蜀、荆楚、吴越各种老酒、浊酒、新型白酒的酿造。其中一款度数比较高的“明月酒”,就是由清河崔氏徐州房发卖,以崔珏的字号命名。

崔弘道眼下主持徐州家业,其中一个拳头产品,就是代理“明月酒”。

徐州本地关扑“酒曲”,不过崔弘道却并没有真个就去酿酒,只是拿到了酒类生产销售的官方许可证。

实际上有点偷天换日的意思,武汉这里早先还有“獠寨”,随时可以用“獠人”的名义在大批量生产烈酒。

万一官府查,推个龙姓的獠人老妇出来,开口就是:我们这种人没有文化的嘛……

完美。

朝廷也不可能说对待武汉“南蛮”还要如何狠辣,毕竟天下能跟他们一样“乖顺”的蛮族,实在是不多。

这可是典型。

自“甘蔗酒”这个事情提上议程,“府内精酿厂”就开始了“糖副产品”发酵蒸馏的改进,因为路数都差不多,设备又相当的完备,初步酿造出来的新款“甘蔗酒”,首先给府内官吏当作福利发了下去,然后再内部做调查,看看要不要勾兑调制改善一向口感。

“三哥哥,内厂这酒还有没?”

到三月底的时候,新酒作为福利,在江汉观察使府的官吏中间,流传的有些热闹。好酒者居然觉得这个酒滋味还不错,只是“府内精酿厂”毕竟是研发部分,不是真正的生产单位,所以短时间内,只会是“僧多粥少”的局面。

发福利这种事情,只能是看关系了。

因为张利刚从文书调岗到主持“副产”,房玄龄给他安排了一个武昌县丞的职位,江西省和武汉观察使府,委任状明确了职权范围,也算是让武昌县令省得去疑神疑鬼。一把手和二把手互咬,对老张来说毫无必要。

再一个,张利是“家生子”,前途没必要拼自身,张公谨、张德不倒台,他将来前程似锦,说不定也能外放哪个州县开枝散叶。自立门户也不是没这可能,反正张德不介意这些。

“内厂新酒不多啊。”

张利见是关系亲近的同僚,琢磨了一下,回道,“正好明日我就要去武昌赴任,到时候去内厂帮你打探。可你也是知道的,这新酒,泰半不会产量太高,更何况口碑恁般好。它要是能高产,还不得卖到辽东去啊。”

“三哥哥说的是,唉……这老酒喝得没甚滋味,府内新发的这酒,口感独特,回味别致。春日里才了二斤多,这哪够喝的。”

“新酒早晚都要发卖,等着就是了,明日去了武昌,我先去内厂看看,若是有多的,先捎些许回来。”

“嗳!有劳三哥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