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外交成就 下(2 / 2)
伊朗别的没有,可是石油却是哇哇的。在二战这个年代,英国人每年至少在伊朗开采六百万吨石油。这个数目。放到二十一世纪当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这年头。却是相当令人眼红的数字。
更令人眼红的是,其石油的预期储量。
袁总理此行,其实就是为了伊朗的石油而来。只不过海唐国力量弱,只能剑走偏锋,准备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签订关于波斯湾沿岸的海上勘探权。
对于易于开采的陆地油田,袁总理当然有兴趣。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有兴趣,罗斯福有兴趣。
海唐国是搭美国的顺风车,而美国也需要一个喽啰摇旗呐喊。反正是从英国人手里掏货,罗斯福倒是也不算霸道。立刻表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海唐的看法。”
历史上,四四年罗斯福曾经就伊朗问题和丘吉尔有过一次分赃谈判--伊朗石油应当是美国英国平分。
盟友又如何?美英两国也是有利益纷争的。海唐正愁找不到插手机会,罗斯福竟然送货上门,实在是意想不到的大礼。
从四四年起,美国和海唐互相协作,外交上相互声援,人员上互相帮助,稳稳地在伊朗扎根,挖到大大的一块勘探区。
英国人气的干瞪眼,却无法阻止。比钱,比不过美国。比快捷方便,比不过海唐。
随后的德黑兰会议,袁总理并没有深入参与。一则是资格不够,二则是李广这个把知识还给老师的家伙,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也就更加根本就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上其实也有关于中国的事情。
至少有两件事是与中国有关的:
第一,斯大林同意在打败德国之后,向日本宣战。但是要价是,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这事,李广知道。但李广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记错了,他以为是战争末期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的这个要求。
历史学不好,实在是穿越人士的最大悲哀。
而且以当下的苏德战场形势,苏联并未扭转战场态势,最多算是相持阶段。没有想到,如此劣势之下,苏联还有胃口想大连港。
第二,由于三国对欧洲战局有分歧。苏联要求美英两国必须有登陆欧洲的时间表,尽快登录欧洲,为苏联分担一点压力。而罗斯福也倾向于早日登陆欧洲,他担心德国整合欧洲资源时间越长,越难击败。丘吉尔则是老谋深算,在苏联和德国没有打出胜负,或者说这两个国家尚未耗尽最后的实力之前,死活不愿意登陆欧洲,他只愿意从战场的边缘--巴尔干半岛方向出击。说白了,就是拖延时间。
最后,狗咬狗多时,三方还是定出了四四年的盟军战略--年中盟军登陆欧洲。
这样一来,英国以把主要精力军力投入欧洲为理由,刚钢在开罗会议上答应蒋委员长的缅甸反攻,时间推迟。
历史上,蒋委员长听到这个消息,郁闷不已。滇缅公路打通,遥遥无期,非常失望。
但是,这一次,海唐军保证物资运输。只要有物资输入,蒋委员长才不想在史迪威的指挥下消耗华军。
这个消息,对于海唐军来说也是好消息,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如果用在缅甸战场,其他方向就无从组织大规模的战役。迫于和蒋委员长的约定,海唐军主力集结印度洋,一直正军备战。英国人推迟缅甸战役,正好解放出来海唐军的兵力,给了李广寻觅新的战机的机会。
海唐国外交使团主要的工作目标仍是伊朗,在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的会面中,袁总理再次抛出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团结起来,争取独立。
伊朗国王巴达维年纪轻轻,老爹又是被英国人囚禁,弄死在非洲,对于英国人一点好感没有,闻听此言,蠢蠢欲动。
好多年了,从未有一个国家对伊朗表示善意,虽然海唐只是一个小国,能提供多少实质上的支持,不好说。但是雪中送炭,令巴达维极为感激。因此,签订关于波斯湾海上石油勘探权的文件,相当顺利。
更令巴达维激动的是,德黑兰会议结束,美国,英国和苏联全都表示,支持伊朗在战后获得独立。美国是想分一杯羹,苏联是和稀泥(他已经占了不少地盘,看看和伊朗接界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就知道了。),而英国则是无奈的答应。但是不管怎么说,伊朗经过这一次会议,独立已成必然。
这事儿吧,其实就是一个巧合。不过海唐国是最先表达的善意,因此收获的友谊更加丰硕。
虽然,因为李广的不学无术,海唐国失去了一次影响中国的机会。但是,袁总理轻松的完成了李广交代的另一项任务。
向斯大林要点人才。
海唐国什么人才都缺。连音乐舞蹈绘画这样的“冷门”人才也缺。战争中,这些人才本来是用场不大的。但是,海唐国一年来,电影事业实在是发展的令李广极为不满。
他一再交代,我们的目的是赚钱。要投其所好,照顾欧洲人的思维拍电影。
但是从国内来的那帮电影人,拍出来的实在不知道算个什么玩意,好好的剧本创意全都糟蹋了。李广实在看不下去。想赚美国人的钱,很难。
当然了,当初拍摄《第一滴血》耗资百万美金,请的是好莱坞的高手组合,加上动用战舰战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衡量的话,怕是没有五百万美金下不来。而国内这些电影制片人,仅仅拿五十万到五百万唐元,也就是一千美金到一万多美金的投入拍电影,收益不乐观也是情理之中。
至于电影的布景,音乐,国内的那帮电影人搞的简直是拙劣到了极点。所以,看似战争中用场不大的音乐绘画人才,海唐国也是需要的。
在海唐国的人才列表中,还有一批生物,理论物理,数学专家。
总之,这些人,在战争环境下,基本上属于没有用,或者用场不大的。
至于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等科目的人才,海唐国干脆就没有提,提了也是白搭,苏联人正忙着造武器弹药呢。
上次,苏联人曾经提供过一批囚犯技术人员,但是现在苏联战场吃紧,能干活的,统统不给。
因此,海唐国这次要的就是不能干活的,于是斯大林满口答应。几个月后,海唐国得到了一批数量超过六百的人才。
几年后,斯大林才发现,研究核弹,苏联人才竟然出现了断层。没有办法,这年头,研究核物理的人,即使是苏联这么大的国家,也没有多少人的。其中十多名核物理学家,如果李广对苏联的核验发有了解的话,将会知道,这些人全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等苏联想要回去,有点难哈。
对于这样的外交结果,李广还是满意的,他开始筹谋下一步海唐军整体的战略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