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天下侧目(1 / 2)

加入书签

不好意思,搬家收拾,今日通网,开始更新,断更四日望原谅,以后定会加更,以飨读者!

朱常浩看着军器监里面,已经逐渐完备的钢铁生产模式,心里老觉得这是不是在梦中。他没有想到,十七世纪的大明匠工真的做出了这近代化的钢铁生产模式,现在看起来虽然很粗糙,但这些模式有一个共同的标志,那就是用“机器生产机器”,就这么一个标志,匠工们做出觉得,朱常浩觉得,就已经够了。

在棚子下面指挥匠工们劳作的孙元化和宋应星,看见王爷来了,连忙见礼。

朱常浩看着两人像码头上的力巴一样,心里甚是高兴,不是朱常浩喜欢衣衫褴褛,汗津津地模样,而是朱看到两人亲力亲为的朴实作风,就觉得这大明的振作不是一个妄言。两人看到王爷看自己的衣服体态,不禁苦笑。

朱常浩却没有嘲笑两人的意思,一屁股坐在小马扎上,大口地吞咽了一碗茶水,只不过那茶水味道,很明显的,就是老叶子苦丁茶。

茶水发苦,但在最后的时候,茶叶的香甜也会萦绕在舌尖,只是朱常浩不是来品味这香甜的茶香,而是想问一下,现在这里的出钢量、出铁量是多少?还有,锻压银料,制作银元可否?最后一个问题,就问一下孙元化,用这钢料铸造锻压火炮可好?

毕竟用钢料铸造锻压出来的火炮重量轻,耐用,而且,射程的更远。

朱常浩思考了一下,就将这些问题给抛给了两人。

两人听了王爷问话,孙元化立即让人将这些天的生产日志给拿来,顺便手里还拿了一个算盘。

朱常浩没有看生产日志,而是听孙元化说道,“王爷,从今年八月中旬以来,我们军器监的钢铁生产逐渐量化,生铁二千斤,熟铁四千斤,钢材四千斤,用王爷新的度量衡来说,就是一吨,二吨,二吨。锻压银料完全可以”

朱常浩听完,心里谋划开来,不说银料了,就说这生铁和熟铁,钢材,一天生产两吨,一年也就是七百多吨,离自己心里的谋划太远了。不过看到现在只有两个炉子在运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朱常浩的心里,如果一年有万吨的钢铁生产,那大明绝对可以碾压一切。

记得二十一世纪在一个论坛上,朱常浩看到有人说,当时偏居一隅的南宋竟然有占当时世界财富的六成以上,现在大明,只占世界财富的三成以上,这还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到大明购买生丝,陶瓷,布匹等物件,大量白银流进大明导致的。

如果再让大明的贸易逆差增大,将这赚来的真金白银作为大明国内生产模式的转型资金,那事情就真的太美了。

只是这些东西必须要有一个拳头产品,既瓷器,丝绸布匹之后,大明重工业再次登上世界舞台,这就是朱常浩的打算。

再说,十五世纪,欧罗巴人大航海开启以后,大明也开启了大航海,当时是郑和下西洋,可惜郑和者,唯有一人。

而欧罗巴洲,就不一样了,有葡萄牙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后来还有一个葡萄牙人,叫达伽马,直接打通了欧罗巴洲到达印度的新航线。

这两个是葡萄牙皇室支持的,后面,再来了一个意大利人叫哥伦布,这厮是西班牙皇室支持的,发现了美洲大陆。

最后,又来了个葡萄牙人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回到欧罗巴洲。

欧罗巴洲航行了三十年,绕了地球一周,咱大明航行了二十八年,下了七次印度洋。

只是大明的航路开辟由于亏损严重,讲究仁义精神,结果入不敷出,国库逐渐搬空,而西班牙王室和葡萄牙王室,由于航路的开辟,大量的金银滚滚而来,富足了两国。最后,欧罗巴文艺复兴了,大明君主集权了。

就因为不同理念方式,造就了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模式,朱常浩就气得牙痒痒。

现在听到一天生铁,熟铁,钢材产量才五吨的数量,决定要以军器监为摇篮,培养一批熟练的技师,到襄阳汇通榷市去,建设另一个钢铁生产基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