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工业变革(上)(1 / 2)

加入书签

城固,这是汉中府东边的一个县城,朱常浩和刘正在这里,首先看了一下这里的三个大庄园种植业。

在城固这里,三个大庄园种植业,一个位于汉江边,还有两个位于城固县的谞水河边。

在这里,朱常浩看到河滩上种植的确实是棉花和玉米,番薯差不多都种到南坡的山林边。

这个种植园,按照和王府签订的合约中,玉米至少要种植两千亩,但现在,也就是一千亩,河滩上其他的地方都种植的是棉花。

朱常浩按照没有按王府要求种植的有关赔偿协定,一亩地一块银元。这个庄园主要付给王府一千银元。

就是给瑞王府缴纳一千银元,庄园主也觉得值了,毕竟他们可以从棉花里面,多赚来五百两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看着棉花地,玉米地,番薯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朱常浩突然想到,这庄园主里面的雇农,如果有一男一女,在玉米地里面,互相“那个”,岂不是什么都看不见,好吧,朱常浩承认自己恶俗了。

除了看玉米,番薯,棉花之外,有些让人无语的朱常浩,又去看了看那些油菜,还有水田。

油菜基本上都已经割完了,好多农户的房前屋后,都堆满了油菜秸秆。

水田里面,新的秧苗已经插上,只是今年的水量有少,虽然昼夜不停的放水,但稻田里面,水面还只是那薄薄的一层。

朱常浩立即将农务局的人叫来,让他们对周边的农田,不管是农人们的,还是大庄园种植的,要尽快搭建水车,进行提水灌溉啊。

特别是现在天气炎热,玉米和棉花正在生长期,每天的蒸发量那么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源,不但棉花要减产,那玉米有可能绝收,就是农户地里的水稻,因为缺水,连芽苗都长不出来。

因此,朱常浩立即就在城固县的百里坪村,让亲卫立即向政事内阁发去了一份王命,“着汉江三千里诸府县,巡检司所辖的农务局,立即做好夏季农田供水,还有抗洪农作,搭建农※+※+※+※+,田灌溉输水沟渠,水车等。”

大意基本上就是这样,朱常浩希望自己在后面的府县进行巡视的时候,可以看到当地农务局人有所作为。

后面巡视洋县,还有石泉两县时,朱常浩在洋县,竟然发现这里有七家钢铁作坊,还有一家冶铜作坊,就在洋县的县府东边,还有五里地,都是烧制陶瓷的土窑。

通过朱常浩的实地考察,发现洋县这里的矿产,还有水位落差比还是很大的,水力资源颇为丰富。

当朱常浩将酉水寨和八里关的铜矿看完,立即让人去把王府的工部属员找来,以后这里的铜矿就由王府接手了,当然,当地的那个冶铜作坊所生产的铜锭,都要卖给瑞王府。毕竟现在瑞王府所辖的军工生产当中,好多生产环节都需要铜。

洋县的工业资源,朱常浩下来和刘正初步估算了一下,已经超过三百万银元的资产收入了。

后面,朱常浩还把把那些瓷窑庄户们全部组建成一个团体,生产的瓷器,陶器,可以通过水路运输到海外去,或者北上草原,最终要把国外的银钱给赚回来。

洋县的白石庄到八龙庄,这五里多长的集中地域里面,朱常浩让生产瓷器的窑户们联合起来,就是为了专业化,还有规模化。

按照股份制的比例,统一的生产要求,在当地巡检司的公证下,用了三天的时间,才让这些窑户们完成窑厂的组建,以后在三千米的窑厂中,当烟火从高高的烟囱里面升腾起来的时候,朱常浩知道,那升腾的烟火,将来都要变成外邦人的金银钱财啊。

就是洋县的大庄园种植业有少,只有一个五千亩的。不过他们没有种植棉花,而是多种植了番薯,毕竟这块庄园里面,多为山地。番薯这玩意,又喜欢利水的地方。玉米也就一千亩左右,因为当地在这两年来,种地的农户越来越少,好多人都到周围钢铁作坊,还有矿坑里面劳作去了。

码头上的力工,也多为当地人,好多人觉得,农田没有保障,还要靠老天爷吃饭。

但朱常浩却不以为然,今年你们觉得务农没保障,但是农业不征赋税,如果今天秋天,王府溢价收购这些玉米和番薯,那当时不喜欢种地的农户,你们估计会悔得肠子都青了。

后面的紫阳县,汉阴县,朱常浩随地探访了一下,就将安康州作为这次考察的一个重头戏了。

在安康知州府,朱常浩带领刘正,还有三百亲卫,在知州王在仁的陪同下,仔细地看起了外面的十八个大庄园种植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