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风萧萧兮边镇寒(1 / 2)
从甘肃镇的最西边哈密回到兰州之后,朱常浩的心里还是挺生气的,虽然现在的春风还没有吹到玉门关,整个北国大地还在寒冷的冬日里面,显得那么萧瑟肃杀,一路下来,人们的脸上根本就没有一点生气,就好像绝望了一般,混吃等死的模样。
这土地变革,最多也就是变革到了兰州府,兰州以西的地方,还是一副旧模样。朱常浩虽然急在心里,但他也明白,现在的人力,财力,还有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太偏僻的地方,或者人烟稀少之地,那劳动力或者交通不便利,变革不到,也是可以理解的。
兰州府休息了两天,一边是等待后面的军需物资被北上,毕竟巡视的时候,有些地方除了整顿之外,那就是补充了。
等待是等待,朱常浩这两天特地到黄河边去看了看,毕竟这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看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啊。
为什么曹操能够问鼎天下,逐鹿中原,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喜欢看海,喜欢海洋那种波澜壮阔,广袤无边样子,因此,他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广阔,《观沧海》据说就是曹操看海的时候写的。
朱常浩现在没法看海,那就看看黄河也是一种享受,虽然现在是枯水期,河水流淌的很慢,但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让朱常浩明白,大明现在的改革,就像当前的黄河水一样,要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才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观看黄河的这一幕,让朱常浩心里更加坚定,要把大明的土地变革坚持到底,不能像张居正一样,人亡政息,那对大明来说不是喜讯,而是灾难。
第二批物资已经开到宁夏的时候,朱常浩才开始从兰州启程,今年的北国,还是没有落雪,天气干冷干冷的,但这样运送起来物资,还是比较方便的,毕竟寒冷把土地冻结的很结实,没有泥泞和雪雨,很不错。
宁夏卫这里,已经靠近鄂尔多斯的土默特地界。当朱常浩押送大量物资,一路走来,这总兵可以说已经废了,除了相应的几个府城之外,满眼的黄土疙瘩,还有打满补丁的乞丐,对于自己带领的这些万余人亲卫,还有大量的药材,粮食,军械,老百姓除了对粮袋子看一眼外,其他的竟瞧也不瞧。
宁夏卫总兵骆千秋带领所辖的协守,千户,百户,还有守备,备御们前来迎接。
朱常浩看到骆千秋的神态,一副青眼眶,走路脚步虚浮,骂那隔壁的,明显就是纵.欲.过度。
在和其见礼之后,朱常浩就住进了总兵府,同时要求骆千秋,三日之后,就在总兵府旁边的校场里进行万人演武。
万人演武的话说完,骆千秋知道这次,这位北国经略使要玩真的了。既然要玩真的,那他也决定,把宁夏卫的这最后一层遮羞布给扯掉,看看朱常浩有什么办法。
真所谓人不怕死,连狗嘴都可以咬两下,朱常浩对于骆千秋的这种做法,当晚刘正就告诉他了。
朱常浩听了,也点了点头,是啊,大明现在的边军武备不兴,那是有原因的。
边防的驰坏,也是从成祖时逐渐开始的,现在积重难返。
洪武时,平时只让出生本地的士兵和有罪谪戍者守边,边境有事才调动内地的军队,称为客军。成祖却命内地的军队都要轮流戍边,称为边班,从此边兵逃亡的人数逐渐多起来。而边军的屯田制度,从宣德、正统时起也开始遭到破坏,分驻各边镇的亲王、太监、军官等都争相侵占屯田,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丁不堪虐待,逃亡的就更多了。当时的正派官吏,象山西、河南巡抚于谦,宣大巡抚罗亨信深知问题严重,对宦官及其私党的所为极其不满,为维护屯田制度不废余力,象于谦就曾”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而罗亨信也迫使明廷停止征收军丁私垦田的田税。边军屯田还不能做到粮食自给,朱元璋便下令盐商只能拿边境的粮食来换盐引,于是富商大贾纷纷出钱召募农民到边境开荒垦田,边境的粮仓也因此充足了。但是到了孝宗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却让盐商纳银换引,而由太仓供给边境用粮,盐商们自然不再管边境的粮仓是否装得满,边地日见荒芜,边境的粮价越来越贵,边军用粮也越来越困难了。
武宗以后,边将冒饷,边兵逃亡,诸如此类的事已司空见惯,边备日渐废池。
再说,现在大明的总兵官多如狗,好多地方一个城池,就是一个总兵,什么宁远总兵,密云总兵,援剿总兵,锦州总兵之类的,导致总兵官也不怎么值钱了。
再加上现在边地运粮,那简直就是漂没大比赛啊,一万斤粮食,从北直隶的济宁运到宣府,差不多就要漂没六千斤。这导致边军现在连粮食都吃不上,谁还来当兵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