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混合商会(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四十章 混合商会

接了个青冥商会有史以来最高难度的毕业任务,周生不忧反喜。 这恐怕是陆风怎么想都猜不到的。

医药公司的经营范畴虽然仅限于药品这一块,但其中却包含了所谓的医药保健品。而周生手里,正好有这样的资源。

杭城的移山参和接下来在海南即将开展的沉香产业,一旦全部达到流水线程度,便可以轻松制作成医药保健品。而且,以周生用化古之力培育的移山参和沉香,其药效和保健作用绝对是市场上任何一款同类产品都无法相提并论的。

只不过要实现这一点,周生首先需要将沉香的培育难题解决。其次,才有时间去思考如何将移山参和沉香制成医药保健品。

一个对于历届最优秀龙珠和凤珠都是无比艰难,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毕业任务,到了周生手里,却因为他拥有化古绵掌而变得轻松起来。

心中有了定计,周生便不再烦恼,踩着轻松的脚步进了教室。

这一届的龙珠和凤珠共有四十二名。当周生进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特别的注意他。这也难怪,能进这个教室的,将来的成就最小也在百万富豪的程度。

彼此之间有的只有竞争和打压,对于一个新来的插班生,多数人自然选择视而不见。

但其中也有例外的!

一个身材瘦小,带着黑框眼镜的矮个子男人在周生一进门之后,便热情地迎了上来:“我叫李才,很高兴你能加入商管十一班这个大家庭。”

周生心里暗乐,“李才”“理财”,这个名字可真够有趣的。

李才似乎是个天生的自来熟,跟周生没聊几句,便已经生拉硬扯的将他拉到了自己的座位旁坐下。

周生平日里的脾气就像一杯温开水,虽然有点感冒于对方的自来熟,却也不拒绝。跟李才聊了几句之后,周生大致摸清了商管十一班的情况。

整个商管十一班共分为七个小团体。这七个团体的划分是根据地域、成员所从事的产业以及彼此各自的资产而划分的。

排名第一的赫然是来自江浙一带的学生。这些人有的出生本就极为富裕,有的则是很早便开始从商,因此积累了雄厚底蕴,在班上的发言权最大。这批人大约有五、六个,大多从事的是小商品、服装类产业。其中以浙江和温州两地的人居多。

排名第二则是闽商,指的是福建一带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大多出生贫穷,但却都是最敢以命搏前程的狠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近几年福建一带,特别是宝马村周宁附近,许多年轻人,往往不过十九、二十,便已经一个个敢以相互担保的方式跟银行借贷几百上千万。

有了资金,这批以赚钱最大胆出名的闽商便立刻投身于建筑业,从木材、钢材、石材三方面入手,进行最快的资本积累,然后再转作实业。

很多人会奇怪,既然他们这么穷,银行又怎么肯借钱给他们?其实原因很简单!

他们会以信用卡套现的方式获取第一笔资金。这笔资金很可能只有几万,用来注册一个空壳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跟银行贷款,获得第二笔资金。而这笔资金已经达十几万了。

随后,他们便会用这十几万加上先前注册公司的资金为公司增资,再以互相联保的方式第三次跟银行借贷。

到了这个时候,能够借贷到的钱已经达到上百万。

当然,这只是贷款的一种最常见手段。另一种方式会更快,那便是民间融资。

只不过这种资金的操作方式太过凶险,很多人都会死于资金链的断裂。像一一年前后的温商、闽商大跑路风潮一样,正是由于银行银根缩进,不再放贷而导致的。

但不可否认,这种原始资金的积累方式极为迅猛。一旦成功,便可抵得上别人一辈子的努力。

因此,闽商在商管十一班中虽然只能排名第二,却足以跟浙商的那批学生叫板。

其次便是排名第三的晋商和排名第四的徽商。

但其实晋商只是明清五百年间对山西一带商人的统称,到了如今应该叫徽商,正好和排名第四的安徽徽商同名。只不过为了有所区别,所以才会依旧沿用晋商来称呼山西一代的富商。

提到山西,自然是矿业大王。像上一次出现的李倾城,便赫然是晋商商会中的翘楚。

至于徽商,经营的项目恐怕很多人都不了解——五金和高速休息站!

前者很好理解,五金店谁都知道,区别只是店面及工厂大小而已。可这高速休息站却是鲜为人知,因为这涉及到某位最高级别领导人之一。没有这位大人物,徽商不可能拿下超过全国百分之四十的高速休息站的建筑和承包权。

前四名的小团体,等同于社会上的各大商会的势力划分。从这也可以看出,青冥商会的影响力有多巨大。

而至于后面的三个团体,则是第五的粤商商会、第六的沪商商会以及没有任何代表,不被前六者吸收的混合商会了。

按照出生地,周生应该属于浙商。可若是根据产业划分,周生却又偏向于北方的参茸产业。至于资产,周生又是其中最穷的一个。

因为任何一个有资格来独立大学商管十一班上课的龙珠、凤珠,其资产最少要达到一亿。这里所谓的一亿并不是指流动资金,而是包括流动资金在内的一切固有资产的总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