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投降(1 / 2)
这时观通长陈长智道:“舰长,襄阳舰回复,明石号己经投降了。”
王海龙怔了一怔,搔了搔后脑,把军帽重新戴好,道:“谢伏瞻这小子,运气真是不错啊,居然俘虏了一艘船。”
原来在海军当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对敌方的舰只,以俘虏为上,击沉为中,让其逃跑为下。这种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如果能够俘虏敌舰,也就可以转为自己所用,不仅削弱敌人,同时也壮大自己,一举两得。另一方面海战进入到蒸气火炮时代以后,交战的距离越来越远,想要俘虏敌舰的难度自然也是越来越大了。
这么算起来,岳阳舰费尽辛苦,还动用了导弹,结果只是击沉了须磨号,迫使秋津洲号自沉,算起来成绩只能是两个“中”,而襄阳舰去俘虏了明石号,却能够得一个“上”。
原来襄阳舰的主炮击中了明石号指挥部的侧后部,结果指挥部里的人员死伤了大半,明石号的舰长太田盛实为首的指挥部成员几乎全部丧命。随后襄阳舰也停止了攻击,向明石号靠陇喊话,要求明石号投降。
由于指挥人员几乎全都丧命,剩下的几名中层军官一商议,决定向襄阳舰投降,毕竟这个时候的日本虽然出现了军国主义的势头,但还没有发展到全民狂热,还是有相当一部份军官、士兵想做无谓的玉碎,现在的局面很清楚,明石号是被秋津洲号和须磨当弃子一样放弃了,而舰长和其他的指挥人员也都战死,剩下的几名中层军官可不想去死。而大多数士兵当然都赞同投降,毕竟能够不死还是不死得好。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日本士兵都不想死,还是有少数被洗脑得比较彻底,一心只想着玉碎、尽忠,脑袋一跟筋的人拒绝投降,甚致还想杀死几名牵头投降的军官,夺下明石号的指挥权,与襄阳号死战到底。
不过这样的士兵毕竟是少数,结果在明石号上经过了一番短暂的战斗以后,拒绝投降的顽固份子都被打死,然后用挂起白旗,又用布盖住火炮,并且熄火停船,表示向襄阳舰投降。
确定了明石号是真的投降,谢伏瞻才下令派三十名士兵乘橡皮艇登上明石号,接受明石号的投降,同时封闭炮仝,只留下少数付责动力和航海及维修的日本士兵共计五十三人,其余全部都转移到襄阳舰上去,并且最终还留下了二十名战士,监视剩下的日本士兵。
而这时秋津洲号己全完沉入大海,从秋津洲号上逃出来的日本士兵在岳阳舰的炮口威逼之下,也只能老老实真的靠近过来,全部向岳阳舰投降,同时还救起了十几名须磨号上的士兵,而先前去救援龙田号、爱宕号的救生艇也赶过来与岳阳舰汇合,两艘救生艇一共救起了三十一名日本士兵。
这样算下来,这一场战斗共计击沉了三艘日舰,迫沉一艘,俘虏一艘,同时还俘虏了日本士兵四百零三人,分别是明石号二百六十五人,秋津洲号九十三人,须磨号十一人,龙田号十八人,爱宕号十三人。
明石号的船员是三百一十人,因为是全舰投降,因此舰上绝大多数日本士兵都得以活命,也占了全部俘虏的六成以上,被转移到襄阳舰上的达到了二百一十二人。结果俘虏的人数,比两舰的舰员还多。
现代舰船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很高,加上减少装甲,薄皮大馅,因此在同样的吨位下,舰体要远比这个时代的舰船大得多,而舰员要远远比这个时代的舰船少。
如秋津洲号的标准排水量为3100吨,长91.7米,宽13.14米,舰员330人;须磨号、明石号标准排水量2700吨,长93.5米,宽12.24米,舰员310人。而岳阳舰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吨,比日舰大不了多少,但长135米,宽16米,明显大出两三号,而舰员只有180人;襄阳舰的标准排水量为2250吨,还不如日舰,但长115米,宽14米,舰体却要比三艘日舰都要大,而舰员只有170人。
好在是岳阳舰、襄阳舰的尾部都有一个直升机平台,大小约和一个标准篮球场差不多,因此两舰都将所有的俘虏都集中安置在直升机平台,不仅有利于集中看管,也不必担心俘虏摸进舰上的舱室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