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七章 内务(二)(1 / 2)
王乐之的命令下达之后,浙江的士绅乡贤们也意识到前面的工作都白做了,看来想要拉陇王乐之,恐怕是很难做到,因此只能使出了最后一招,就是制造舆论,由士绅乡贤们组织浙江的社会名流、名士,向省政*府请愿,并且撰写文章,宣称“地主的土地是靠勤劳耕种获得”“地主养活农民”、“地主和佃农相依为命,互相依存”、“地主对社会的供献” 之类的理论,甚致还有接受过外国教育的人搬出“私人财产不可侵犯” 的名议,同时又夸大土改过程中对地主的打击,有人甚致污蔑土改就是一场公开的掠夺,希望通过这些宣传,制造一些舆论压力,迫使华东政*府能够收回诚命,不在浙江进行土地改革。
对于这些来请愿的人员,王乐之并没直接拒绝,而是让请愿的人员选出几位代表,自己可以接见他们,并且和他们进行公开的辨论,同时王乐之还提议将双方辩论的言论全部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让所有人都看到,所谓正非自有公断。这个举动也让这些来请愿的人十分意外,因为他们想了很多种结果,也许会被赶走,也许会有人告诉他们,省长己经知道了,然后打发他们回去,也许会让个低层次的官员接待他们,敷衍一下,但谁都没有想到,王乐之会亲自接见请愿的代表,并且还要和他们进行辩论,而且辩论的言论还要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其实这也是华东政*府的一惯做风,如果要有人以强硬态度抗拒土改,华东政*府自然是以强硬手段应对,而如果是用舆论手段,华东政*府当然也是用舆论方式应对,毕竟华东政*府决不会害怕和任何人进行辩论。
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旧时空里,土地改革是有一套十分严密的逻辑理论基础的;而在另一方面辩论也是有一定的技巧,不是那一方的人数多,嗓门大,就有理的,而在这两方面,华东政*府都有充份的准备,并且还对地方的官员进行过专门的培训。
不过到了这一步,来请愿的人员也不能退缩,虽然他们都是浙江的士绅乡贤们花钱请来帮场的,但其中也不乏有人,确实是出于各种原因,反对华东政*府的土地改革,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充份的理由可以难倒华东政*府,因此也都纷纷涌跃报名,最终选出了10名代表,和王乐之见面。
但双方一辩起来,这些名士才知道不行,因为辩论可不是靠讲仁义道德这些虚幻的东西,或者是用扣大帽子压人就行了,而是讲论点、摆论证、说论据,王乐之用严密的逻辑理论,详实的数据基础、事例,证明封建土地制度的危害,对佃农的剥削,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阻磋,并且逐一的反驳什么“地主养活农民”、“地主和佃农相依为命,互相依存”、“地主对社会的供献” 之类,请愿人员自以为充份的理由。
本来对请愿人员最有利的道理是“土地私产”理论,这也是一部份请愿人员有信心的基础,无论华东政*府提出的什么“耕者有其田”、“发展生产力”等理论,但土地改革的本质是抢夺地主的土地,这一点华东政*府恐怕怎么也难以自圆其说的。
那知华东政*府己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掌握了大量地主通过种种手段,占据农民的土地,以及地税的细节,证明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并不是靠什么省吃俭用,精耕细作,而是巧取豪夺而来,又是如何过地税,占有了大多数生产成果,证明抢夺地主的土地是有其合理性的,由于证据确凿,事例的细节明确,因此请愿人员也很难驳斥。
而且华东政*府也有自己的大杀器,就是自从华东政*府成立以来,所有的元老都没有通过土地改革,为自己谋取一亩土地,这也使华东政*府占据了道德致高点,说明华东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完全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毫不利己时。而这一点请愿人员也无法反驳。
结果经过了2个小时的辩论,10名请愿代表提出的反对土改理由,都被王乐之一方驳到,而王乐之提出施行土改理由,请愿代表们却提不出什么反驳的道理,因此一个个都被说得哑口无言,在离开王乐之的办公室里,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当然这10名请愿代表铩羽而归,但还是有其他请愿人员不服气,于是王乐之又组织了两次辩论,其实后面参加辨论的请愿代表也就是那些理由,没有多少新的东西,因此结果也都差不多,一个个信心满满的进去,却又垂头丧气的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