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走出地球的方案(二)(2 / 2)

加入书签

等待的时间里,计算机专家无奈地笑了笑。生物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有加速的趋势,主管们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有复制品过来捣乱。

“老板,这是您要的资料,具体进度您需要问安德列夫博士,我们这里只有上个月的汇总表。”机要室主任说。

“你忙吧,不用客气,我就是顺路过来看看。”机要室主任是位女士,因夫家姓斯塔克,所以大家都叫她斯塔克夫人。她是资格很老的八级员工,博士毕业便到公司上班,迄今已有十五年。

“好的,您看吧,有什么事叫我。”斯塔克夫人客套完便忙自己的事,留下董事长大人在皱眉头看资料。

科普看起来轻松,但专业资料在外行眼里是天书。计算机专家连流体力学都不懂,所以复杂的数据直接略过,捡了些能看懂的。

首先看的就是反重力方面的,这玩意一直是离开地球方案中的梦想级产品。反重力推进的开发有几个等级,单纯的反重力设备是是指在行星重力圈里离地飞行的那种,磁悬浮列车算是雏形,虽然这种玩意本质是磁悬浮。

第二代是反重力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它是成为动力源的人工重力设备,可以称为反重力发动机。电影中出现过类似产品,比如《星际之门》中的金牛人滑翔机,《天煞地球反击战》中外星人的大小飞碟,其显著特征就是飞船没有任何喷口依然能做定向移动和悬停。舰内的人工重力设备原理不复杂,可以搞定,关键就是反重力发动机。

飘升机实验室研制的离子风发动机已经能托起三百公斤的物体,实验室的目标是五吨重的登陆舱,不过越大越复杂。asa管理层没指望过能用这种方案将大型飞船送上太空,飘升机实验室的研发成果有其他用途。

剩下的属于理论设想,比如超空间重力场、牵引力场设备和重力弹等。用反物质制造的黑洞弹,属于人类能想象的玩意,幸好没有出现跨空间攻击。

“人造黑洞?”计算机专家摸了摸下巴,想起空间站上装的研究设备。它被杜兰德称为“人造黑洞”,本质是吸收太阳能和电磁波的模拟装置,效果不错。至于真正的人造黑洞,估计只有超级粒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才能完成。

“超材料”的概念已被材料学界接受,公司内部宇航材料研究所、纳米科技研究院和材料研究院以前为这类材料在公司高层联席会议上打过官司,后来才划到宇航材料研究所的名下,因为asa的实验条件更好。光学隐形系统便用到了超材料,这种东西的原理并不复杂,只是被传得神乎其神。

大统一场论到现在都无法建立,即使统一了四种基本力,仍需要面对四种力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年头到处都是哲学家,无法被证实的科学理论只能划到哲学的范畴,而不能成为可以用上的指导性理论。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所以会被人广泛接受,就在于它们的研究成果能被用到工程上。

引力波虽然微弱,但可以找到间接证据。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引力子,要想研发出真正的反重力发动机,必须找到反引力子。如果反引力原理都没有被证实,这类发动机只是空中楼阁,该怎么启动,如何停下,输出多大的功率,需要用什么材料,都需要量化。

至于边缘科学家,尤其是涉及到能量的,绝大部分都是骗子,他们自己无法做出放大的实物,便赖到政治头上。科学就是科学,无法量化的理论很难用到工程上,说了跟没说一样。

宇宙中虽然到处都是能量,但可以随意利用的却不多。这次调整过后,宇航能源研究所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来自能源研究院、理论和应用物理研究院的高手充实了所有前沿的能源研究。

研究员们提出的各种设想看得计算机专家头大,他没想到的是空间科学研究所、宇航能源研究所和宇航动力研究所的边缘科学研究项目让七位局长大人更抓狂。

非主流理论和设想的验证需要大量的资金,因为暂时没法量化,所以不能产生效益。按照公司的原则,这些都由科技事业部给了资金援助。李庄虽然没有提分红,但公司偏门研究的经费都被财务部算到他头上,王梅还说过几年算总账。

走出地球已经没有问题,载人飞船、va级空天飞机和大推力化学火箭可以满足所有的需求,各种不同用途的运载工具将成本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前沿研究都是在烧钱!”李庄看过公司的材料和能源成本表,对比档案里的实验数据后,不由得长叹一声。

计算机专家走出机要室,意外地碰到了安德列夫,被他拉到办公室坐了会。asa现在规模庞大,局长大人已经完全放弃了本行,天天充电,忙于管理工作。

刚在办公室坐定,安德列夫便问:“我刚从武器研究所回来,我们有必要研制这些超级武器吗?”

asa有武器研究所,跟军工研究院有交叉的地方,不过大部分武器的威力远高于wlms的产品,充满了科幻色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