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上)(2 / 2)

加入书签

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

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

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眼下的这个梅瓶听说是产自元朝至正年间的,这是元青花“最正”、“最佳”的一款,既然如此,那它得符合那时期元青花在显色与起泡反应上的特征,周志航随即发现,此瓶也确实存在大小不一的气泡,小气泡居多,与至正年间的青花瓷表现差不多,由此判断,在这方面,两者是相符的,并没有明显的出入。

“难道这真是一个真品元青花?!那那个日本人真不简单啊!这样的宝贝都被他拿在手上了!”周志航暗暗地想道,颇为不爽。

可他又是无可奈何之,渐渐地,他控制住那团银光朝瓷瓶的内部透视过去了,他即将探视的是瓷器的内壁。

梅瓶的造型是细口鼓腹,从小开口往内看去,内壁有很多部位是无法看明白状况的,所以他周志航在这一方面的优势相比而言是很明显的了,别人即使采用高科技x光探测仪器也不能精确地探明,而周志航他却易如反掌地,在透视光芒的辅助之下,直截了当地就捉摸到了瓷器胎质与内壁上的情况。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

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至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周志航鉴之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之处,可就在梅瓶肩部内壁最深暗最隐蔽的地方,他豁然之间一眼瞥见了一样东西。

“那是什么?!”周志航心中乍然大惊,脸上神色顿时也有了细微的变化,不过正坐在他身旁的老憨等人却留意不到,想想也是,此时此刻的他们都盯着那只精美绝伦的梅瓶在欣赏,哪还有闲工夫去看他的脸部表情的微妙变化。

与此同时,他们身边突然多走来了一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