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大疏散(1 / 2)
第一八零章 大疏散
如果说海城地震是世界地震预测历史上的最大成功的话,那么在相隔了一年之后的唐山地震则是预测史最大的失败!
别拿科技水平的高低来说事,更不要用地震发生情况的千变万化来托词,以前的……就不说了,可海城地震怎么都是千真万确的预报成功了吧?这谁能否认?
可以这么说,仪器或许会失灵,因为它毕竟是一件机械的设备,但是那些专业人士的眼睛呢?耳朵呢?哪次成规模的地震没有先兆? 动物失常,天象独特,众多的信息可以被普通的民众忽略,但是你专业的人员怎么说?
诸多的问责,萧寒却没法表达,只有按下那颗焦躁的心,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着利用海城地震的余威,在唐山大地震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将地震的“恐慌”延续下去,人哪,总是被抽了耳光之后才会去想当时该怎样去抵挡,只有亲人逝去之后,才会想自己平时对亲人的疏忽,萧寒的心思很简单,就是用这种近似恐慌的情绪,把民众,把那些专业人士极易麻木的感知给刺激的处于正常的敏感状态。
所以,在拍摄《蓝光闪过》的过程当中,萧寒最为侧重的就是两方面,一,就是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将地震发生时的恐怖最大程度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其后,则要用大量的鲜血延续这种警醒,所以,在震后的桥段当中,整个屏幕都是笼罩在血色当中的,反映到观众的眼中,就是后来的救援桥段,始终笼罩着一层红纱。
观众哭泣了,影院中一片呜咽,人们在为同类在大灾难下的呻吟而伤悲,在这一刻,整个影院里,悲情压抑。
虽然在后边有着大段的描写是体现了救援人员的无私和奉献,并且因着时代的特点,将救援人员描绘的异常高大灿烂,可是,先前的震撼触动,却让所有的观众难以舒怀,当电影屏幕上出现四个大字——“不愿再见”的时候,观众们坐在座位上却是谁也没有动,茫然的眼睛,还在直直的盯着面前一片白茫茫的荧幕,直到影院的工人来清场。
“寒子,我心里很不舒服,为什么同样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在接到消息,知道有着太多的可疑现象之后的态度却是如此的不同呢?你说就那位地震局长,我简直就想冲上去从荧幕上把他给抓出来一顿狠踹,要不是那位副局长坚持,并用自己的党性和政治前途做赌的话,这位局长怕是连情况都不敢向上级汇报吧”?
“嗯……不说了好么?要注意和谐呀,不过你也不用奇怪,这人终究是不同的,就像是在战争年代有人会为了革命理想被剥皮剜眼尚从容,也会有人只看看那些刑具就惶恐投敌一样,不同总存在人群之中的”。萧寒何尝不是无奈,面对一脸痛楚的徐建平,萧寒却无力劝慰,说出的话是如此的苍白。
人流默默的从影院的门口涌了出来,在后边等待着第二场的观众看到人们这样奇怪的表情,都好奇的上前来问,难道是电影并不好看?
“好看不好看这没法评价,但是我建议你一定要进去看看,并一直看完它”!被拉住问询的观众如是说道。
从没有一部电影能像《蓝光闪过》一样造成这么大的轰动,在电影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会在睡梦中惊醒,一丝的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胆战心惊,因而有人站出来,要对这部电影进行批评,可惜这年月的言论却非是自由的,这些反对的声音早就给掩盖在如潮的好评下边,连出来露露脸的机会都没有。
就在萧寒惶恐万分的等待中,76年的7月如期而至了!与历史不同的是,已经有专业的人员通过一系列的观测和勘探,猜测到7、8月之间,会在京津唐这一范围内发生一次六级以上的地震,但是种种原因,却是无法坐到如海城地震那样的肯定论断,只是预计发生地震的可能要在四成以上,当上报到国家主管部门的时候,本着平稳的原则,主管部门依旧做了继续观测、不可轻易预报的指示,但是在暗中,却将这一系统的所有相关人员给积极的调动了起来,严密的关注着这一地带的所有异常。
在电影拍摄完成之后,萧寒并没有回去垦丰,因着对唐山那场灾难的彻骨深痛,萧寒选择了留在平京,在刻意为之的情形下,已经能够通过刻意疏通的渠道获知一些内部的消息了。
在他极度的紧张之中,7月27日的黄昏,终于得到了让他惊喜的消息,那就是无数的群众从各地给政府机关或者是相关单位打来电话或者是亲自登门,将他们刚刚察觉的异常汇报了上来。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说,七月二十四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里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弹跳不止。
唐山柏各庄养鱼场的霍善华介绍说,七月二十五日,鱼塘中一片哗然的响声,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介绍,七月二十七日那天,油轮周围的海蜇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钩去,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目睹,七月二十五日,油轮四周海面的空气吱吱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动不动,任人捕捉驱赶,一只也不起飞。不久,船上的骚动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以及许许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会,最后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动不动。
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
唐山以南宁海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从七月二十五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象发疯一样,每天将小燕从巢里抛出去,主人将小燕捡回去,随即又被老燕抛出去。七月二十七日,老燕带着剩下的两只小燕飞走了。
七月二十七日,迁安有社员看到,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一百多米,自东向西,持续约十五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地响声,气势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地震即将来临”!这样一来,即便是再糊涂的人也会得出这个结论了,当夜幕彻底的将这座重工业城市淹没的时候,一道道电波却从四面八方向唐山汇集,往复不断,这一次,将是一场建国以后最大规模的人员疏散!
有了海城大疏散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这次唐山范围内的疏散在组织上和安排上都严密了很多。
7月27日晚20时,驻唐某部队在接到上级命令之后,已经悄然的开进了市区,并且按照制定的疏散方案准确的抵达各自的任务地点。
“时间就是生命,疏散就是革命”!这是这次疏散任务缩提出的口号,当人们刚刚吃过了晚饭,有的人已经要休息的时候,房门被敲响了,打开房门,外边的战士会从容的告诉他,今晚将进行一次城市空袭演习,要求市内所有的居民,都要听从革命的召唤、领袖的命令,积极配合部队做好演习工作,而所说的配合,就是在这些军人的指挥下迅速的带好随身物品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到最近的集合地点汇集。
命令有些怪怪的,而和以往的空袭演习不同的是,这一次却是没有进入附近的防空洞,时代的特点让市民们并没有去过问,只是机械的按照军人的命令默默的在市内的几个空旷地点甚至是在郊外驻扎了下来,没有人会怀疑,因为部队这时候摆出的阵势表明,这就是一场很公开的行动,市民们的聚集点,会有部队的人员帮助提供照明,并竖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应急帐篷。
市民们在看到这种情形之后,心头一丝的疑惑也已经消失了,顺从的听部队人员的指挥,偌大的城市里,竟然极少发出声响。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了,当午夜到来,整个城市的居民已经疏散了近七成,还有一部分的群众正在来路之上,一切都显得很顺利。
“郭达同志,一号小区的疏散工作进度如何”?来回巡视的指挥员下车对站在一号小区门口,指挥人群该怎样动作的一位排长问道。
“报告营长,一号小区共有居民两千四百二十三名,现在已经全部通知到位,并组织小区居民进行疏散,预计一个小时以后,疏散完成”!郭达利落的汇报道。
“好,再此基础上尽量的加快速度……时间就是生命”!
“是,坚决执行命令”!郭达一个立正,敬礼说道,随即在营长的点头示意之下,大声的传达了下去:“加快速度,大家带好随身的物品,互相帮助,尽快的疏散出去”!
随着命令的传达,人流前进懂得速度明显的又加快了。
这样的情形在城市各地都在重复上演着。
“报告排长!嗯……有老两口说啥也不愿意动弹,说……也就是一场演习而已,他们都老胳膊老腿儿的了,就让他们呆在家里吧,我们咱么劝也不行”!一个战士跑到了郭达的跟前,为难的汇报道。
“哦,志开,你守在门口,我进去看看”!郭达对副排长说了一声,跟随着这名战士迅速的向小区里走去。
这是一栋三层式的老式楼房,本身就生在唐山的郭达却是知道,这栋楼房还是抗战时期口木人所建造的呢,现在看上去已经十分的破败了,楼房的墙角都脱落了几十块房砖了,这要是真有地动(唐山方言),都不用怎么费事,这栋楼房就会成为一堆碎砖头。
黑暗的楼道狭窄又杂乱,郭达打开手电筒,随着那名战士来到了三楼,敲响房门之后,一位手拄着双拐的老大爷出现在门口。
“大爷,我是……”郭达敬了一个礼对大爷说道。
“解放军同志,真的给你们找麻烦啦,你看你还把你们领导给找来了,我不是不想配合咱们部队的命令,只是我们俩都这样子的,实在是不想动弹啊,能不能通融通融”?大爷一脸的惭愧,伸手往里指了一下,郭达侧脸一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艰难的用双手抱着一条大腿放到这边,再艰难的转过身来,原来,这对老夫妻身上都有残疾。
“大爷,疏散是革命的命令啊,咱们都要无条件的执行,这样吧,小刘”!
“到”那名战士立正回答。
“你去再找一命同志过来,将大爷和大妈给背到集合地点去”!
“是”!小刘答应着迅速的跑出去了,直到这时,郭达才温和的对大爷说道:“大爷,您把您想带着的物品指给我,我帮您收拾一下”!
“哎呀,你说你这个小同志啊,就是一次演习而已,你说我俩都这模样儿的”……大爷有些愤懑的说道。
“大爷,这都是命令,请您还是配合一下吧”!
当两名战士背着大爷和大妈老两口到达集合地点的时候,这里已经扯上照明的灯光,见到眼前这黑压压看不到边的人群,大爷嘟囔了一句说道:“嚯,连王老瘫儿都给整出来了”?
就在不远处,一张行军床上躺着一个人,这人大爷认识,就是一个小区的,自己却是跟人家没法比,那是一个高位截瘫的矿工。
“我的妈,这个样儿的都给搬出来,这是要干啥呀这是?”大娘也哆嗦着叨唠着。
“你俩就别瞎冒丧了,知道个啥,老实告诉你哈,这是要地动”!旁边的一个老头一边帮着战士把这老两口放下,一边小声的说道。
“啥!要地动”?大娘拉长了成因惊诧了一声,却给那老头一下捂住了嘴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