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刘忠下台 吴沉上来(1 / 2)

加入书签

因但凡有皇族宗室子弟出生,都会有官员详细的记载过程以留作备案。

所以几天后,翻看公主府起居备注,庞煌才讶然的知道,原来自己的双胞胎儿子,一个是在洪武十二年正月初五亥时末出生,一个却是在洪武十二年正月初六子时出生。

最多两刻钟的间隔时间,却让他们的年纪整整相差了一天,这么哥哥弟弟就分的很清楚了。

先不管老朱会不会赐名,更不管老朱会赐予什么名字,反正还不到正月十五,恢复了一些精神的临安公主,和庞煌稍作商量,就把老大小名叫做初五,老二的小名叫做初六,这样先区分着,至少照顾着也方便一些不是。

初五和初六这两个名字,就这样洪武十二年成了北平公主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足不出户,却是牵动了全公主府甚至小半个北平城的人心。

为了杜绝麻烦,公主府开始闭门谢客,不再接待前来恭贺的人,因为依照庞煌现在的身份,他现在想优哉的和临安公主安静的享受这个温馨的时刻那几乎是不肯能的事情,各路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他都觉得这里已经不是他的家而是菜市场。

庞煌无奈之下便高挂免战牌,几乎什么人都不见,倒是有些人,比如蓝玉或者常茂不吃他这一套,通过清华义学几次来到公主府找庞煌蹭酒喝,好在频率不是很快,否则庞煌就要考虑是否要提前回京了。

庞煌的女儿出世。就算报到了京师,也可是朱明皇族一件大事。临安公主是当今大公主,虽然身世坎坷了一点。但是生性温婉地她游走于皇室之中不沾一点污垢,再加上孙贵妃当初受宠的加分。更是掩饰不住的受人注意。

双胞胎的消息一传到京师中,立即就遮掩住了李祺与宁国公主成亲的消息,成了朝野之间议论的焦点。

所以在正月十六,大臣们都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纷纷在早朝上向皇帝庆贺,历数各朝代的皇室,双胞胎的几率也不是很多,更不要说两个男孩了,更成为大家庆贺的焦点。

朱元璋也是乐的合不拢嘴。虽然只是自己的外孙,但是总是是宗室之人,皇家添丁的事情,还是足以让她开心一会儿了。

算上去年五月杨妃为他诞生的朱权,年底东宫太子妃常氏所生的朱允熥,再加上已经怀孕六个多月的周妃和怀孕三个月的郭惠妃,最近这一两年,皇室人丁兴旺,庞煌的这个双胞胎男孩。也是一种好的征兆啊。

于是下旨褒奖临安公主,将在杭州临安公主的庄园赐田增加了近六成,然后命足月之后,择日回京。让两个外孙面圣。

但是对于驸马都尉庞煌却是没有什么封赏,只是在中书省书写圣旨的时候,循例褒勉了几句。但是这一切都没有人放在心上。

从古至今,驸马不受重视。成了大臣们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驸马的身份比较尴尬。说是外戚不算外戚,外臣不算外臣,夹在中间,被两边都不接受,所以朱元璋重视庞煌的时候,很少人去追捧,要是忽视庞煌的时候,又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庞煌却是不会在乎,京师里褒奖临安公主的圣旨还在路途上的时候,他却是作为一个丈夫正坐在床头,非常宠爱的端着一碗参汤慢慢的喂给临安公主喝,与丈夫的兴高采烈相比,临安公主此时神情也是不差分毫,毕竟能为丈夫一次添两个孩子的壮举,足够弥补他前几天所受的痛苦。

所以临安公主很理直气壮的享受着丈夫的关怀,一边享受,一边鄙视着丈夫的不知足,看见妻子渐渐的恢复正常,庞煌满怀的喜悦得到了释放,经常和临安公主开玩笑,说什么为什么不是龙凤胎呢,龙凤胎多好!

想着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丈夫,临安公主骄傲中带着一丝丝甜蜜。

喝完参汤,用丝帕帮助妻子擦拭了一下嘴角,不由笑道:“看你乐的,喝个参汤还要漏到脖子里!”

“哪有啊?”尽管不相信,临安公主还是摸了摸自己的脖颈,那一抹的雪白,让庞煌咽了一下口水,才想起夫妻两人自从临安公主怀孕后,有五个月都没有亲热过了,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庞煌告诫自己说。

“该给孩子喂奶了!”庞煌笑着说道,临安公主本来不想自己哺乳的,在皇宫里见过那么多的弟弟妹妹,母妃们都没有自己哺乳过,有的是奶妈,何必要亲自哺乳呢,多难为情。

但是这一点庞煌却丝毫不含糊,先是鲫鱼汤,后来的参汤,还有什么牛肉汤、羊肉汤或者是猪脚汤之类的,让临安公主整整胖了一圈,而这些食物无一不是催乳的圣品,结果终于让临安公主尝试到了苦果。

不用庞煌催,也要喂孩子了,要不胀的难受,有时候还会不由自主的流出来,更是难堪,之后再听到庞煌说小孩吃母乳比较好,至于好在哪里,就不是庞煌能够说出来的了。他也只是知道有好处,因为在他生活过的那个时代,铺天盖地的都是那么宣传的,但是要庞煌这样的人去细看,他还是没有那个心情的。

而中医对于母乳喂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明,庞煌问过几个医官之后,遂只有蛮横的坚持,而临安公主完全认为只是驸马的一种趣味,就是想看自己喂奶而已,所以也只好由得庞煌了。

不过由于进补得当,临安公主虽然之前瘦削,但是所催的奶水暂时够两个双胞胎吃了,而临安公主也很享受哺乳的过程,他们夫妇二人,经常独自在房间内,先由庞煌抱着初五,临安公主开始哺乳初六。过一会初六吃饱了,两个人再交换一下。由庞煌逗已经吃饱了的初六,临安公主开始哺乳初五。

倒是其乐融融。不足与外人道也。

但是这种日子,很快的就过去了,两个孩子还没有满月,随着褒奖临安公主的圣旨到达,还不足五天,又一份圣旨到达了。

前来颁布圣旨的官员叫做吴沉,一个在朝野间以耿直出名的文人,官职原来啊并不大,却是起起伏伏。不过也是首批投靠朱元璋的文人之一,在大明立国之前就曾经为郡学训导,大明立国之后,召为翰林院待制。

因为人诚实,常被朱元璋召见至左右随时备用查问,后因为应对不当,所以被降为翰林院编修,又因为对待太子礼仪的问题,一炮而红。也可以算是典型的太子一系的文臣。

吴沉前来宣旨,却带着禁军过来,在布政司衙门宣读圣旨,竟然是要问罪刘忠的事情。圣旨上没有提及什么罪名,只是说上书自辩,不足采信。故暂免刘忠北平布政司之职,由吴沉暂时署理北平政事。

而后由禁军监视刘忠返回京师面圣。说的是监视回京面圣,不过是在北平不方便问罪。也没有级别高过刘忠的官员有资格去问罪,所以叫做监视回京面圣,刘忠所要面对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庞煌以钦差巡抚的身份,也参加了这次宣旨,过后,看着垂头丧气的刘忠被禁军看管着收拾东西,交代事情,不由心情复杂的瞄了他一眼。

这个自己早已经筹足了证据,但却一直扳不倒的刘忠,就这么轻易的被一张圣旨扳倒了吗?

朱元璋是什么意思呢?为自己扫清障碍吗?

果然,吴沉宣布了圣旨之后,脸色平和的走到庞煌的身前,当时庞煌的身前并没有人,吴沉说了一句:“皇上口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