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 早死的湘王(2 / 2)

加入书签

自己也端了一杯酒喝了,突然好似想起了什么,猛然抬头,说道:“宁妃,让朕再看看你的双手!!”

还没有从害羞中苏醒的郭宁妃听闻此言,不由大窘,抬头娇嗔的看了朱元璋一眼,不过还是将袖头往上提了一下,朱元璋定睛看去,有些诧异的问道:“宁妃,你受苦了?”

在朱元璋的印象中,刚才抚琴的时候,朱元璋只是看到了郭宁妃手的背面,觉得娇柔可人,但是现在仔细看的时候,却是发现,在指头的各个地方,竟然堆积着一些老茧,虽然经过掩饰,也掩饰不住其中的伤痕,可见宁妃用功之深。

稍后片刻,郭宁妃已经恢复了些许从容,两人喝酒赏月,少不得郭宁妃又伸出纤纤玉手演奏一曲,让朱元璋耳目享受优雅乐曲的同时,又能欣赏到那盈盈一握的乳白,真的是心旷神怡,暂时忘了月亮的西去、光阴的流逝。

一夜基本上都没有想那些令人恼火的事情,朱元璋已经醉了,不是醉于酒意,而是陶醉于这恍如隔世的惬意中,曾几何时,当了皇帝之后哪里有过这般放松的日子,而此刻,恐怕是朱元璋这几年最快乐的一晚吧,望着笑靥如花的郭宁妃,远眺着京师内外的繁华,人生,能有几回这般的生活呢?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求见陛下!!!!”

朱元璋的眼还没有收回,就听见和此情此景如此不协调的声音。眉头不由一皱,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愉,但是二人深夜前来,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否则,侍卫们肯定告诉他们自己在这里赏月,他们也不会前来叨扰。

无奈的看了郭宁妃一眼。发现宁妃的眼里也是充满了无奈,两人对视无声,朱元璋视线未离,却沉声喝道:“传!”

“臣妾先行告退……。”郭宁妃听到朱元璋如此说,连忙就要起身,朱元璋按住他仅有的右腕。摇摇头,道:“不用,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听听无妨,或许能帮朕出些注意。”

就这么一耽搁,蒋瓛已经行至驾前,朱元璋的手连忙松开。正襟危坐,看见蒋瓛的叩拜,遂命其平身。

蒋瓛抬起头,却发现郭宁妃在皇上身侧坐着,眼睛却是闪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静,躬身又是一礼,奏道:

“皇上。臣蒋瓛有要事禀报……。”话没有说下去,但是眼神朝宫女、郭宁妃一扫,意思谁都能看出来。

朱元璋回头吩咐月儿领着其他宫女离开,然后问道:“什么事情?”

蒋瓛拦住奏道:“皇上,臣认为,郭宁妃身属内廷,皇上有过严令。内廷不得干政,所以臣以为也应暂避。”

朱元璋愕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皱着眉头说道:“虽是这样。但总不算是后宫干政,何况宁妃现在为后宫之主,因为有些事情牵涉皇族,所以有些事情,朕觉得可以参与。”

蒋瓛在一旁看的可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下也没有坚持什么,看到西安门城楼上只剩下他们三人,蒋瓛方上前一步,奏道:“皇上,锦衣卫得到的确消息,湘王接到圣旨,并未回京,却不知为什么,在湘王府自焚而亡!!”

据蒋瓛奏报,锦衣卫得到的消息是,据说此前有宗人府排除的太监前往湘王府传召,湘王朱柏在很客气的送走朝廷遣往传旨的宦官后,把妃嫔都召集到一起,紧闭宫门,自焚而死。

详细情况不得而知,因为事发仓促,在湘王府的锦衣卫密探也未能逃脱烈火的焚烧,为湘王殉了葬,只有一个在临死之前说,传旨的时候,他并不在湘王周围,听有人议论,传旨的宦官曾经单独和湘王谈过话,随后湘王就陷入了癫狂之中,他来不及逃脱,就被侍卫包围砍杀,投入了火中,最后被救出时只剩下一口气,说完之后,就命归黄泉了。

朱元璋沉默不语,郭宁妃和蒋瓛面面相觑。

半晌,看着皇上依旧没有动静,蒋瓛鼓足了勇气,将自己对此事的疑虑提了出来,说:

“皇上,臣认为事有蹊跷,洪武二十年,荆州知府弹劾湘王,朝廷不但没有责怪,而且温言相抚,并且将荆州知府调入京师另作他用,皇上如此恩典,湘王对于进京应该是毫无芥蒂,甚至做出首应才是,断然不会行此非常之事,陷陛下于不义矣!”

朱元璋点点头,很赞同蒋瓛的分析。蒋瓛继续奏道:

“锦衣卫荆州处得知湘王之事后,千方百计的打探消息,想要知道传旨的太监曾经和湘王说了些什么,但是突然发现,那传旨的内宦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朱元璋又是大吃一惊,问:“负责往湘王之处传旨的是谁?怎么会失踪呢?是不是锦衣卫和他正好走岔,相互错过了呢?”

蒋瓛回奏道:“臣来时查过,是原来的伺候皇上的马琪,最后皇上怀疑其有问题,将他调至印绶监,负责保管古今通集库,并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诸事了。”

“马琪?”朱元璋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想起了那个白面俊秀的太监,说:“这马琪从洪武十年时就一直追随朕之左右,应该不会有问题吧,怎么是他呢?”

蒋瓛上前一步,奏道:“皇上,臣以为,现在不是考虑此事的时候,湘王暴毙,肯定是有内情,臣想,有心怀叵测之人,想利用湘王之事,达到抗拒圣旨的目的。”

朱元璋点头说:“就是这个形势了。他们这些行动,目的全在于抗旨,但如果朕没有一个交代,逼死亲子的名声,看是免不掉了。不过当务之急,是要催促诸王进京,至于谁是暗中谋划之人,看其的反应就是。”

蒋瓛道:“是不是明天多派锦衣卫情报处之人到荆州在做查探,争取获得一些可信的证据,证明与陛下无干,再商讨对策不迟。”

朱元璋知道蒋瓛说的意思,更明白所谓的去寻找证据,那就是去伪造证据,事情没有到那种地步,也没有必要这么做。挥手否决道:“算了,证据这件事先不管,这件事朕说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索性不予理会,反倒显得光明正大。”

朱元璋心中灵光一闪,想起了在洪武二十三年,潭王自焚之事,是何等的相似,心里豁然开朗。

不理会两人的话题,径直问蒋瓛道:“湘王是那一年就藩的?已故的潭王呢?”

蒋瓛不愧是记忆力惊人,略微一思考,随后就答道:“启奏皇上,湘王、潭王都是在洪武十八年离京就藩的。”

“这次传旨,共有多少宦官作为钦差成行?”

齐泰老实的回答道:“禀报皇上,原来传旨都是锦衣卫职责,可是皇上令锦衣卫不得干预皇族之事,再加上这次所委派钦差,乃是宗人府亲自选定,微臣并不知情,但好像听说,基本上全是内廷太监。”

心里有些计较,朱元璋吩咐蒋瓛,道:“此事交予你负责暗中调查,可往户部及礼部处咨询当年潭王自焚之事,合并为一案进行彻查,必须在今年内有所斩获。同时彻查马琪的身世来源。”

蒋瓛领命,遂又吩咐齐泰暂时将湘王自焚之消息压制,等待荆州知府的折子到了再行公布,反正无论是锦衣卫或者是锦衣卫的消息来源,总是比正规渠道早那么几天,这也是朱元璋凡事都能预先筹谋的根本。

两人领命而去,朱元璋方才的诗情画意全然消逝的无影无踪,孤独的坐在西安门的城楼之上,望着渐渐西沉的玉兔,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