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皇恩浩荡(2 / 2)
正是因为有了幽州赵家的庇护,有族老赵行德这个族曾祖的亲自看顾,赵淑媛得以和其他的大家闺秀一样成长,其间或许少了一些至亲的爱护,却也没有遭遇这个时代有些大户人家都难以避免的离乱。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笄、待字闺中……很快就到了要出阁的年纪,大概是姿貌妍柔的赵延寿和兴平公主的优点合成了其父赵匡赞,再加上其母刘氏也是样貌出众,赵淑媛出落得亭亭玉立。
有赖于赵家的庇护,南京道的契丹子弟虽然跋扈,强掠民女乃是常事,倒也不能骚扰到她。赵家又不像蓟州玉田的韩家和奉圣州的耿家那样喜欢与契丹贵人联姻,赵家虽然和契丹的南京留守多有往来,那也只是因为时务所迫,他们日常往来的仍然是以幽州的汉儿世家为主。
如果日子就这么过下去,赵淑媛多半会被嫁给幽州安次韩家、涿州范阳刘家或者涿州范阳郑家的哪个嫡系子弟,一如其母从刘家嫁入赵家,成为世家联姻的又一根纽带。只不过历史就在这个时候拐了一个弯,大周的少年天子率军亲征幽蓟,将契丹人彻底逐出燕山以南,在国家层面上是恢复了燕山长城防线,在百姓的层面上则是让无数被迫分隔两地的家庭得以重聚。
赵淑媛也是自懂事以来第一次见到了父亲赵匡赞,那时候的赵匡赞还是大周的保信军节度使,被郭炜从庐州招致驾前随驾北征,只为了利用他祖孙三代在幽州的强大影响力。幽州基本安定以后,御驾自然是要南返东京的,赵匡赞也随之南归就藩,并在不久之后转任武宁军节度使,他的家眷则还是暂时留在了幽州。
按照郭炜的计划,即使没有这一次的纳妃之举,赵淑媛母女和赵延寿的继室后唐明宗的小女儿也会被接到东京去,并且将由朝廷赐宅与赵匡赞以安置其一家,正如枢密院军咨部侦谍司北面房副主事石越、庆州刺史兼青白两池榷盐制置使姚内殷的家眷和渝关巡检董遵诲的母亲高氏,也都将会被郭炜派出的专员前往平州和幽州接至东京居住。
原先在契丹治下的幽州等地的汉官汉将,不管他们是主动南奔还是被俘投诚,家眷多半都是被迫留在了当地,能够做得像瀛州团练使张藏英那么周密的实在是罕有。
张藏英是涿州范阳人,从赵德钧任幽州节度使的时候起就成为了幽州的一员牙将,一直到契丹治下任卢台军使兼榷盐制置使、领坊州刺史。他在广顺三年的时候策划南归,最后终于顺利地率领内外亲属并所部兵千余人及煮盐户长幼七千余口、牛马万计、舟数百艘泛海直抵沧州,几乎就是进行了一次家族大迁徙。
不过更多的人只能是像石越那样弃官只身南奔,再顶多是像董宗本、董遵诲父子那样仅仅可以带走随军的家人,又或者像契丹关西巡检、瓦桥关使姚内殷在郭荣北征的时候投诚,当然也是没法带上家眷的。他们那些被迫留居在契丹辖境内的家眷,虽然因为幽州诸大家族之间盘根错节的联系而不怎么会受到契丹的惩治,但是想阖家团聚仍然需要许多的契机,若不是这一次的幽州易主,还不知道得等到何年何月呢。
只是如果不是因为纳妃,赵家人南下也就不会如此隆重了,那多半就是和石家人、董家人、姚家人一起南行,时间也会稍晚一点,幽州赵家的族老赵行德也不必一路护送。
现在自然是不同了,其他人家只是赴阙与家人团聚,赵家却是去东京和皇家联姻去了。赵行德一行离开幽州的时候,虽然消息并未广为传播,声气相通的几大家族倒是都知道了,相送的时候,那几家对此固然有些羡慕嫉妒,却也只是恨自家无有好女被天子相中。不过幽州的节帅是李皇后的父亲,现在幽州当地又要出一个皇妃,几大家族倒也有些与有荣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