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师法班超(1 / 2)
第二章 师法班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高丽国王始终不肯应许陛下提出的条件,而辽国派来令其入贡的使者就在附近,同居馆驿,不如让我们借以立威!”
出使辽国的正副使者在辽主的夏捺钵里平静悠闲地推演着两国交涉的前景,谈话间很自然地就提到了汉朝的名臣苏武,而在出使高丽的使团进行闭门磋商的时候,有人引用的却是班超。
赵匡义和王文宝一行随同徐熙等人一路赶到登州,然后各自乘船从登州东渡大海,在开京的西海岸上陆,路上江华岛也看了,行船的海图也有了,收获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进了开京之后的进程就差不多停滞了下来。
一句话,高丽国王王昭对于周人提出的两个援助条件都有疑虑,无论是周军进驻大同江以北隔断辽国与高丽的接触,还是周军借用江华岛作为水军与仓储基地,王昭对此都表现得很不愿意。他最希望的,还是起先通过徐熙传递给郭炜的请求,也就是大周一方面遣使向辽国表示坚决保护高丽的态度,一方面在幽蓟地区集结兵马,以明确的底线条件和强大的军力和使用军力的决心迫使辽国放弃妄想。
结果大周派往辽国的使节倒是派了,规格比出使高丽的强上一大截,那份国书当中提出来的要求,想必也是不会很低的。对于这一点,徐熙等人相信的是大周皇帝的眼光和魄力,而王昭相信的则是大周的国势和周军的威名。
但是大周的使者始终坚持着要派兵进驻、要江华岛,让王昭脸笑心恨。
对于大周提出来的这种要求,王昭首先想到的显然是婉拒,因为大周提出这两个要求的前提是周军过来保护高丽免遭辽国欺凌,那么只要大周可以通过其他办法遏制住辽国的野心膨胀,派兵进驻和占据江华岛就不是非常必要的了。
然而大周的使者准备非常充分,从补给、民政等多方面向王昭表达了聚兵幽蓟的难度,以及通过燕山防线威胁辽国上京的路途遥远和不可靠,从而证明了此举于遏制辽国野心方面效果不彰。
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一支周军渡海部署到大同江以北,以隔断辽国和高丽的联系,让这支周军承担起高丽北境防御的压力,就成为了王昭不得不接受的一个解决方案。
不过王昭的心中自然是很不情愿的。
周军一旦入驻,基本上就将宣告高丽立国以来的北进蚕食计划宣告终止。尽管徐熙转述了天子关于一俟高丽局势安定即行撤军的承诺,大周的这个使团也屡次进行了确认,一旦辽国不再有能力威胁到高丽,那么派驻到大同江以北的周军就会撤回周国,但是这种远景展望的事情,王昭可不敢在上面寄托了太大的希望。
当然更恼人的是出借江华岛的问题。
向大周水军出借江华岛作为军港和重要的到岸仓储基地,让江华岛成为大同江以北周军的核心补给基地,这个举措对增强周军的战斗力肯定是很有帮助的。根据大周使团提供的评估,有了这样一个大型基地作为后盾,驻扎到大同江北面的周军战斗力将立即提升一个台阶,从仅能勉强坚守几个城池要点,一举变为在大同江北岸可以任取攻守之势。
这样的变化光从北境来看自然很好,因为只能固守少数城池的周军是抑制不住辽国的南侵企图的,辽军完全有可能绕过这些城池强行南下洗劫高丽,那种损失可比出借一个江华岛要大得多。而要是入驻大同江北面的周军能够做到攻守自如,那么以周、辽两军的历史战绩来看,辽军几乎就不可能再来打高丽的算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