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讨价还价(1 / 2)

加入书签

第十九章  讨价还价

“嗯,廷宜可是有什么前瞻与后顾之忧?这一点尽可以放心,经略西北终是朝廷大事,自然会给你配上天朝仪节,沿途羌戎当不会留难;至于廷宜的家小却是太后至亲,更是无需廷宜担心的了。”

郭炜看出赵匡义心中那片刻的迟疑,笑了笑温和地说道。

赵家兄弟这类人能力还是有的,尽管野心偏大了一些,郭炜到了现在也有自信可以驾驭他们,不过他仍然不想太过冒险。郭炜不想耍手段直接整死他们而令旁人寒心,如果有条件把他们扔到边境去开疆拓土,那当然是既利用了其野心能力又不会被其野心反噬的两全之策。

当然,要确保不被反噬,这种边境地区的选择就很有讲究了,幽州那一块肯定是不成的,一则对手偏强,二则当地条件偏好,而且赵家本来就是涿州人,那么他们为了野心以当地的资本割据自立或者以辽国为外援作乱都是有可能的,安禄山、刘仁恭、赵德钧都在那里笑呢;河东自然更是不能考虑的了;岭南和蜀地也不行,这两个地方反攻中原的资本是不够,但是割据自立的条件却很充足,当地已经基本汉化,多世袭几代就有可能被当地人认同。

想来想去,西北确实是最适合赵家兄弟的用武之地。

赵家和夏州党项李氏不同,尽管赵弘殷曾经被封过天水县男,但是他们在党项人、吐蕃人和回鹘人当中是没有一点根基的,即便是在当地的汉人世家里面,其声望地位也需要有朝廷的背书才能成立,自立的条件比折家在府州、杨家在麟州还要差,没有几代人的耕耘是绝对不可能的。而过了几代人之后,郭炜可不相信经过自己调教的中原会压不过西北一隅,赵家的后代或许在西北那样严酷的环境中能力会有所保持,但是自立和反噬的能力应该就没有,多半还是会倾向于沿着丝绸之路继续向西北开拓,从而成为大周经营西域的马前卒。

就算赵匡义最终选择了交州,郭炜也是不怎么担心的。安南的情况与岭南就稍有区别了,一则当地的汉化不算彻底,二则那地方已经足够荒僻,就算是割据自立成功,也不过另一个时空的历史重演,永久脱离中国的安南终究也只是极南方的癣疥之患,而要是后代经营得当,让赵家成为黔国公沐家也并非不可能。

不过还是赵匡义选择了凉州更好一些,这样就省得郭炜再去找一个愿意为了功名心远赴西鄙的人才了,而且赵匡义出镇凉州之后,郭炜将来会更有借口把赵匡胤也往西域方向推。至于安南,在郭炜的心目中仍然要比西北更好经营,两边的气候、物产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汉人生存性是一方面,印度文明的竞争和马刀传教的竞争也是有明显差别的。

既然赵匡义倾向于去凉州,那么郭炜自然就乐得推他一把,继续坚固其决心,但凡他的踌躇、顾虑好解决,那就要迅速地打消它。

“奉君命而不惜家,这本是臣子分内事,再说京中有太后在,臣并不忧虑家中事。奉诏持节出使西域,乃是为天子传播声教,臣也不担心沿途羌戎的留难。”

在做出了选择之后,赵匡义现在其实已经很在乎这一次出使和之后的正授凉州刺史之命了,就算真的很忧心家中,赵匡义都不可能承认的,更何况他现在还没有子女呢,眼下心里面唯一牵挂的只有崔氏了,却哪里会因此而动摇这个机会?

他现在表现出来的为难,只不过是为了向皇帝提条件要人而已,难的是既要给自己争取几个便于合作的有用之人,又不会给皇帝造成疑忌。

所以看了看皇帝面带疑问静候答案的神情,赵匡义还是稍微酝酿了一下,才沉着地说道:“臣经过了安南、高丽的两次出使,方才知道使团人员配置的重要,此次即将出使西域,更要为今后经略凉州熟悉地理民情,臣却是需要一些人才襄助。只是臣在军中和州郡都未曾独任方面,身边并无可靠部曲,所以不得不腼颜请陛下拨付些人手。”

“嗯……原来如此!”郭炜点了点头,双目紧盯着赵匡义笑着问道,“那么廷宜可有什么合意的人选?只要那些部门腾得出来,朕绝不吝啬。要知道廷宜将来与你兄长共同经略西北,若是有所成就,能够恢复汉唐威势,朕是不吝公侯之封的,他们能够跟着你办事,却也不会误了前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