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点将台圣上拜将(1 / 2)
隋朝仁寿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尽管阴天绵绵,让人多少感到有点压抑。但在隋文帝杨坚看来是要下一场瑞雨的昭示,是天降瑞运的征兆。
在这一天,隋文帝祭拜天地、北祭马祖,亲授三军符节,隋王朝大军分兵三路,浩浩荡荡向塞外进发。朔州总管仪同大将军杨义臣为东路大将,兼行军左元帅,率朔州军两万走马邑道出塞。越王杨素为中路大将,兼行军大元帅,率领拱卫关中地区的守军五万走灵武道出塞。凉州总管太平公长孙晟为西路大将,兼行军右元帅,率伊吾城边军二万由伊吾道出塞。其中宇文成都为行军先锋官,率京师禁卫军两千,外加敦煌道守军三千,共五千兵马,由长安至敦煌道,会合西路大军出塞。三路大军均受行军大元帅杨素节制。
这并不是隋朝的第一次北伐突厥,而是第二次
。虽然这次出兵只有十万不到,比上次少了一倍,但此时杨坚的心情相比两年前的的那次北伐突厥,更为胸有成竹。
上次北伐突厥的时间,也就是600年。隋朝动用了二十万大军,十六万匹战马,已是隋王朝两成常备军,都是戍卫在京师的精锐之军。再加上各种后勤辎重,各郡堆积如山的粮草,征用了不计其数的马车牛车,仅所动员的后勤民夫就达百万之众,平均一名士兵就要有五名民夫来进行后勤援助。
但得到的收获太少了,只是让东部突厥部落的启民可汗臣服而已,但像达头可汗,都蓝可汗,阿波可汗等突厥首领却利用隋朝大军不敢深入大漠的缺点,逃到了漠北。可是当大隋大军一退,他们又死灰复燃,重新回来,仍然逍遥塞外,杀我边民。
战争其实拼的是国力,虽然我隋朝鼎盛,各大官仓物资蓄积之丰,是历朝历代所难望其背顶。但在短时间内百姓却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了,他们也要休养生息啊。
对于隋文帝这个爱民如子的帝王来说,他是不会让百姓频于奔命的。所以隋文帝只能选择了容忍。
可是两年后,也就是602年(仁寿二年)。因为宇文成都的横空出世。隋文帝终于决定再一次出兵北伐,彻底消灭不臣服于大隋的突厥部落。
禁卫军军营校场上,文武大臣和一干兵将严正以待的站立在校场上。其中最为显眼的是左边的那两千装备优良,最为精锐的京城禁卫军,均身着一身黑色明光铠,头戴鹰棱盔,后背圆盾和一壶羽箭,马鞍上挂着一石骑弓,左腰挎一把横刀,手握着不一样的长兵器。远远给人感到一副肃杀的感觉。
在校场中央,点将台上一位宦官正拿着圣旨在宣读北伐突厥任命将领的名单。隋文帝则坐在点将台上的右上侧,俯瞰校场中的众兵将。
点将台下,此时宇文成都正头戴一顶双凤金盔,身穿一件锁子黄金甲,拿着九曲凤翅镏金镋,器宇轩昂站在点将台下的校场上;他右边站着是一位40出头,身高八尺,和宇文成都差不多。此人正是越王杨素,杨素也是一身戎装,头戴虎金盔,身穿锁金连环甲,两眼时不时迸出精光,闪耀那种让人不易察觉的兴奋,外表上整个人给人一种精悍勇猛的感觉。但他并不是有勇无谋,他可是智勇双绝,而且为人狠辣,许多和他共过事,占了他风头的人,都被他害死,比如其中的一位隋朝有名的将领史万岁(注1)。
“有请行军大元帅杨素和行军先锋官宇文成都上点将台。”台上的宦官在宣读完圣旨后,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