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唐军撤退了(1 / 2)
与唐军持续数月的激战对垒,让安庆绪感到筋疲力尽.
虽然邺城现在看来固若金汤,但是他仍旧不敢大意,毕竟现在整个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xing的扭转.
邺城是距离中原最近的一道放线。如果这里失守,就只能退居太行山一线,太行山一线如果再被攻破,河北多是平原之地,就再也无险可守,到那时唐军将势不可挡,长达几年的反叛将会宣告彻底失败。
每当一想到这些,他就会更加痛恨自己的父王安禄山。
早在兴兵谋反之初,他就屡次劝安禄山不可贪图一时的安逸,一定要把唐朝彻底推翻才能不留后患。
但是安禄山小富即安,虽然叛乱之初叛军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原地区,并且攻破潼关直取长安咸阳,但是从那之后安禄山就不思进取,反而退居洛阳,自封了大燕皇帝,开始贪图享乐,失去了一鼓作气推翻唐朝的最好时机。
接下来的两年,安庆绪屡次劝谏安禄山继续兴兵彻底消灭唐王朝的势力,但安禄山就是不听。正因如此,唐军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积蓄力量从而开始反攻,后来唐军相继收复了山西陕西,唐肃宗李亨得以重回长安,更加激励了唐军的士气。
安庆绪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勾结安禄山的贴身太监李猪儿,秘密谋害了安禄山,自行登基继位,集结兵力企图再次扭转战局。
然而为时已晚,唐军兵分三路,分别从山西、陕西、湖北进攻河南,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荡平河南境内匪患。
安庆绪苦守洛阳数月,最后终于意识到败局一定,率领一千多人的亲兵弃城突围,退居邺城。
好在他一直把邺城作为自己的后方,经过苦心经营,邺城现在兵多将广,池深城高。他坚守邺城,这才好歹挽回了颓势,与唐军进入了对峙的局面。
后来他本想以让位称臣的诱惑条件诱使史思明派兵来救,击败唐军再此收复失地,从而扭转占据,但是没想到史思明老jian巨猾,兵至磁县后就按兵不动,处于观望态度,反而让他充当马前卒直接与唐军对垒交锋。
安庆绪恨透了史思明的yin险狡诈,但是又不敢撕破脸,只能和他不亲假亲不近假近,毕竟邺城内十万将士的粮草供应都还指着以史思明把守的磁县为中转站来供应。
与唐军的几次交锋,两军互有胜负,安庆绪再也不敢轻易出城带兵迎敌。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份,他只盼着再坚守一个多月,天气进入严寒时节,外面一但出现冰天雪地的局面,唐军必然会撤兵,就算不撤兵他们的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到那时自己就可带兵出战,一鼓作气消灭唐军!
张通儒从长安逃跑之后,看出安禄山胸无大志,就秘密的投靠了安庆绪,成了他的心腹。安庆绪退守邺城,他自然也跟着来了。
邺城深受安庆绪倚仗的将领还有田承嗣,李怀仙,薛嵩。这几个虽然都是汉人,但是在起兵造反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做出过巨大贡献,所以身受安禄山的赏识。安庆绪称帝后,他们自然就依附了安庆绪。
此外安庆绪身边还有五个一直侍奉在他身边不断被提拔重用的心腹胡人将领。
这天,安庆绪正集合众人召开军事会议,商议楚家军到来之后的对策,门外士兵突然闯了进来。
“启禀圣上,门外探马求见,说是有重要消息要带给您。”
“宣他进来。”
不大一会,一个风尘仆仆的探马头目就来到议事厅,双膝一弯跪倒在地。
“启禀圣上,唐军今天一早突然撤兵了,现在整个唐军大寨已经完全空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安庆绪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唐军已经撤兵了。”
“撤兵了,哈哈,真是天佑我大燕啊。看来唐军已经意识到在这么耗下去对他们非常不利,所以早早的撤兵啦。”
安庆绪原本紧锁的额头一下子舒展开来,脸上的兴奋再也掩饰不住。
张通儒生xing多疑,yin险狡诈,并没有盲目乐观,他沉吟着说道:“圣上,咱们前天刚得到消息,与咱们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楚家军已经前来支援唐军,在邺城南十里安营扎寨,与唐军成掎角之势夹击咱们邺城,为什么今天一早唐军就突然撤退了,这其中会不会有诈啊?”
安庆绪一听,表情重新变得严肃起来。
“爱卿说的有道理,看来咱们不能盲目乐观,传令下去,守城将士不可掉以轻心,仍旧要严密监视城外的动静。你速速派人再去仔细探查消息,要把唐军撤退的详细情况都给我探查清楚!”
↑返回顶部↑